抗战之红色警戒

第602章 先锋军炮兵反击很厉害啊

字体:16+-

“进攻!”远东方面军总司令阿帕纳先科大将在伯力一声令下人,远在外蒙边界的上千门大炮一起开始了怒吼。

“轰轰轰!”4月18日清晨的晨雾被空气中火焰的激荡彻底给撕碎了。

“他娘的,老毛子的火炮竟然这么厉害!”陈兵化爬在防炮洞口,依旧被擂在地表的炮弹给震得弹了起来,不由的暗骂了一声。他从身后拖过工兵铲,快速的把洞口震下的浮土清理了一下。不及时清理,恐怕就要被浮土埋住洞口了。

“幸好大部队都撤下去了!要不然这一轮轮的炮下去,损失可就大了!”部队主力可以撤下去,但他作为观察哨是绝对不能撤一步的,只能在苏俄炮火中苦挨。

突然他感觉到炮击的节奏拉长了许多,那透过耳塞的炮响也小了些,心中一紧,立即把犹如蜗牛触角的战壕潜望镜升了上去。

被弹片砸扁了一角的潜望镜中,周围阵地上一片狼藉。一处处的弹坑就像是天huā肆虐过的脸,裹着冰晶的地下水直接被爆炸翻了上来,还冒着被弹片灼烧后的水蒸气。每一寸土地上都又被战火烧焦的痕迹,即使刚刚长出来的嫩草被连根拔起,冒起了青烟,袅袅而上,混入了漫天的硝烟中,任感染了些许春天气息的北风怎么吹也吹不散。

饶是如此,在每一寸被炮火**过的土地上都还在灼热着空气的时候,阵地上看不到冲锋而来的任何人影。

战壕镜小心地向着周围挪动,突然呆了一呆后陈兵化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大半。远处犹如飘起了一片火烧云火焰就像把翻滚的浓烟点燃一样在苏俄阵地上卷过。所有人都在战争之神的权杖在大地上敲打出的战鼓节奏中颤栗,哪里还会有人跑出来充英雄?

“咱们的火炮也开始反击了!”陈兵化收回战壕镜,不由回头冲着身边不远的同伴喜道。

“知道了!”快速收回了狙击步枪的刘万财满脸倦容的淡淡应道他对面六百多米的地方,一个苏俄炮兵观察员刚从弹坑中露出的半边身子软软的爬在了弹坑边,他头上顶着的SSH39式钢盔上,那个狙击步枪子弹的弹孔中淌出的红白色的**己经表明了,即使是新式钢盔也只能挡挡炮弹弹片而已。

“真带劲,揍死这帮龟儿子!”韩金栓的望远镜看到远处翻滚的火烧云时,也不由在半空中使劲挥了下拳头。

“连长咱们的炮压过老毛子了?”身旁的通讯兵小吴在旁边笑道。

“那还要用说,老毛子才多少炮?顶破天也就才一千门,你知道我们军团有多少?”韩金栓转头斜扫了他一眼哼道。战争虽然才刚开始,但部队中就已经流传着苏俄军队中有千门大炮的传言,加上之前苏俄炮击扎门乌德导致先锋军损失较大的传言,让一些新兵心中有些慌乱。虽然先锋军也都进行过炮弹落点训练,可以提前躲闪但毕竟炮弹不长眼,如果炮弹密集起来,也是容易中招的。

“多少?我们有多少门大炮?连长您给说一说!”通讯员小吴递烟赔笑道。

“嗯”韩金栓再哼一声,慢慢的接过了那支最新款的过滤嘴香烟心中却在犯嘀咕。他也不知道军团内到底有多少门炮,但看着周围几个战士竖起的耳朵,也丢不下这个脸,加上也需要趁机提一下士气,不由脑筋急转,待点着了香烟深吸一口才道:“想知道有多少门大炮?”“嗯嗯!”通讯员连连点头周围几个看着远处炮火眼热的战士也是笑着先前凑子凑。

“那是军事秘密,不能乱说乱打听,知道吗?”韩金栓捏着过滤嘴斜眼看着周围几人垮下的脸,慢悠悠的吐了个烟圈才又道:“不过呢如果团里边那些100公厘以下的不提,仅仅咱们师里的炮兵团,三个105公厘的轻炮兵营,一个155公厘的重炮兵营,就先有60多门炮了。要知道咱们玄武军团可是有九个卑!”

“这才五百多门而已!”先锋军的士兵都学过算术,旁边早有人快速心算出来,只是对结果有些不满嘀咕道。

“才五百多门?你知道军里边直属的炮兵团有多少炮吗?知道军团直属的炮兵旅有多少炮吗?”韩金栓朝着那人瞪眼道“算火炮,不能光算数量,军里边和军团直属的那些炮,那都是150公厘以上的,要么是170的,要么是203的,那些重炮一门就能顶咱们团里边的一个76炮营十二门炮。你说要这么算,老毛子就算有一千门炮,也不过是野炮山炮的大小炮一起凑数,咱们的重炮轰过去,他们能挡得住?哼!”韩金栓心里边算了半天,也是觉得之前数量上少算了些,又说道:“咱们要是算上团里边的76公厘炮,一个师也有一百多门炮了,压倒老毛子很容易。咱们数量上不差于老毛子,重炮肯定比他们多,你们没见现在已经压过老毛子的炮去了吗?嘿嘿,要知道咱们的暴风雪和先锋巨炮还没有出马呢!哼!”他正说着,远处一声惊天动地的响声传来,一朵蘑菇云卷着暗红色的火焰冲天而起。

韩金栓不由一乐,指着远处那处殉爆的苏俄炮兵阵地,冲着脸上惊骇之色还没有褪却的那些新兵蛋子得意的笑道:“看到没有,老毛子中招了!”“啊哈,又一次给老毛子削头皮了!我们是天空之子!幸运与我们同在!”胡金汉驾驶着飞机掠过一处炮兵阵地后,眼望着尾巴后边追逐着的一朵朵浓烟,不由夸张的大声笑道。

“行了,小心一些。不要给流弹打中屁股!”钱立言抬起头淡淡的嘱咐了一声。他们的彩云战机虽然速度超快但防弹能力却是秉承着〖日〗本人的小气传统很一般。对上苏俄的飞机的时候,虽然彩云侦察机可以轻松的摆脱他们的追击,但此时面对的却是苏俄的防空火炮。

苏俄阵地上的防空火炮也大多数是刚刚调集来的东线的防空火炮集中在伪满边界上。先锋军攻击外蒙太突然,外蒙的防空火炮又少,

根本就没有多少存货。

随着大军而来的火炮已经让苏俄的交通和后勤差点瘫痪了,更不用说那些苏俄人一直不大在意的防空火炮了。

结果,当空中被先锋军掌控后,地面上数量不多的防空火炮甚至连炮兵阵地都守不周全。

那空中爆开的一朵朵黑烟,只能是吓唬先锋军的侦察机不至于飞在炮兵阵地头顶上盘旋而已。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先锋军的侦察机掠过那些炮兵阵地的上空,吹凉他们的头皮。胡金汉就是刚刚冒了一次险。

“好了,都记录好了!”钱立言一放手中的稽笔,快速的摁动了通讯器,呼叫了起来:“凤眼三号呼叫,凤眼三号呼叫,炮击任务!密位一坐标236-42”敌军正在架设重炮,将进行校正!”

“收到,凤鸣收到!”通讯器中的信息立即就传到了先锋军的炮兵指挥部,调整后的重炮再次发威。

“先锋军的反击炮火很厉害啊!”远东方面军参谋长斯莫罗季诺夫中将此时端坐在地图前捏着前线传来的战报,直皱眉头。

一开始,他直接采用了大量炮火的压制,集中了所有的大小火炮来了一个饱和攻击。这一招当初对付〖日〗本人很有效,国内大炮主义的思想开始飘扬起满火力的战旗的时候,他也崇尚于这种打垮对手前线阵地和意志的方式。

他很赞同朱可夫曾经说过的进攻的成败在于突然袭击。

虽然苏俄的调动瞒不过先锋军,但大量火炮的集中压制,或许会让先锋军大吃一惊的。

这一次那提前向先锋军中渗透谣传的一千门火炮虽然布置在了外蒙边界的上千公里的沿线,但集中在扎门乌德北方四十公里处的周团却至少有六百门火炮一起怒吼。

但前线观察员传来消息,似乎先锋军放弃了最前沿的阵地,撤到了后边,没等他琢磨这些举动的意思,先锋军的反击炮火已经开始排山倒海的压了过来。

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前方已经有三个炮兵阵地被摧毁,近百门火炮歇菜。先锋军的炮火不仅反应的格外快,而且重炮数量多,一下子压过了苏俄军队的炮火攻击。

“必须赶走那些讨厌的侦察机!”斯莫罗季诺夫不由把红蓝铃笔在桌子上敲了敲,心道。

他知道,之所以先锋军的炮火如此犀利,恐怕也是与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先锋军的侦察机有关。

此时的炮弹可不是后世那种末敏弹可以自己就近寻找目标,而炮兵即使炮击的准确率再高,也不可能像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一样来个地毯无缝式轰炸。要想准确的击中目标,必须要有炮兵观察这双眼睛。

战场上现在已经进入了“炮弹休克”状态,两边不断落下闪着金属光泽的倾盆炮弹雨,根本没有步兵表演的机会,即使是那些缩在战壕中的炮兵观察员也难得露出头来,更何况还需要拖着长长的电话线来朝后传达消息。在如此猛烈的火力下,任何地面观察哨都难有全面的调整。况且,先锋军在前线不断出没的狙击手更是打爆了不少火炮的眼睛。

苏俄炮兵更多是借助着之前的坐标来对先锋军的前沿阵地轰击,但先锋军却提前放弃了前沿阵地,让斯莫罗季诺夫感觉有些打空了憋屈。

暴露了位置的炮兵阵地,没想到快速的引来的先锋军的反击,而其中的功臣就是天空中正在躲避苏俄防空炮尖的侦察机们。

自从上一次苏俄飞机被一天内揍下一百多架后,外蒙边界的天空就由先锋军来统治了。这使得先锋军的侦察机可以〖自〗由的翱翔,不用太担心苏俄飞机的驱逐。而苏俄人只能仰望着头顶,用防空火炮来防卫炮兵阵地上的一巴掌天空,显然也不能挡住侦察机的观察。

苏俄新的飞行团正不断的赶过来,但因为数量和机种的劣势,斯莫罗季诺夫一直没有命令他们出击,只是抢修了几处前线临时机场,积攒着手中的空中力委。

但此时炮兵同样处在了劣势,看来没有制空权,就谈不上地面的攻击,由不得他不下命令道:“通知赫留金同志,这一次一定要不惜代价让我们头顶的天空得到安宁!”“说实在的,我有些没有把握!”维纳格拉多夫翻转着手中的帽子犹如道。

时间紧急,谁也没有想到苏俄飞机在空战中很快就被华夏人击垮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苏俄飞机陆陆续续的已经损失了四百多架了,不得不从各地调集。攻击先锋军的计划很匆忙,各方面又都在推卸着责任和拿捏手中的权力,使得苏俄军备的运转速度滞后很多。

远东方面军的飞机虽然有两千多架,但目前汇集在乌兰巴托、温都尔汗和赛音山达的飞机只有六百多架了,而集中在赛音山达的只有不到三百架。

维纳格拉多夫确实没有把握凭借着这三百架有些落后的飞机来对抗先锋军,根据情报分析,先锋军那边至少出现了三百架飞机的身影,虽然数量差不多,但维纳格拉多夫知道先锋军先进精良的飞机可以以一敌三是绝对没问题,甚至更多。

他不想他手下的那些菜鸟还没有张扬起翅膀,就折翼扎门乌德。

“这是命令,也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维纳格拉多夫同志!”赫留金上校心里虽然也有些无奈,但依旧板起了面孔沉声道。

“是,保证完成任务!”“我们只需要赶走他们就可以!”赫留金松了一口气,随后补了一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