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由刘德华唱红的歌曲最近也被搬上了电视屏幕的广告内容,大意是一个脸上长了痘痘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木头人,被几个朋友在旁边幸灾乐祸地大喊“一二三,木头人”,最后,她用了某某产品,那些痘痘都不见了,她也不再是木头人了,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的青春姑娘。
这些叫人感到莫名其妙、为了一颗新陈代谢的小痘子就大动干戈小题大做的广告实在叫我感到无可奈何,不喜欢但为了世界杯和意大利联赛而不得不忍受着它无时无刻的骚扰。相信有同感(痛感)的人应该会大有人在,就象比如每天晚上正是饭口的时候,那个挥舞着高尔夫球杆,对着你说“有问题,找肛泰”,然后一击入洞的男人,还有那些呵护武装女人的广告更是肆无忌惮,不分昼夜地集中轰炸腰以下的部位,“全天候”、“侧翼”,不看图象的话,真以为是在介绍美国的阿帕奇武装直升飞机。
其实,就象黄集伟先生所说,这些像“没什么大不了的”的广告创意,实际上就是个段子。有些民间和网上的段子被一些相声和小品不断剽窃,再用艺术的手段加倍地宣传和放大,火暴便在意料之中。相比之下,有些词语被滥用便是出于商业的考虑和需求,比如“绿色”,几乎除了帽子的生产商们不会使用之外,别的一些食品或者建材都会跟它想方设法地扯上关系,目的无非是想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产品无公害,纯天然,可以放心使用。
但广告是不能绿的。不管是饭店开张,雇一帮人连吃三天以聚人气,还是拍卖会上替拍主叫价的人,都得是红的,‘红’即‘火’,这些都是托儿。有人曾亲眼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看到,一个记者站起来提问题,发言人说:“这问题你看一下新闻稿,全在上面了!”会后主办者找到发言人,“这是咱雇的托儿,怕冷场。给了500块钱呢!”这是“会托儿”。
就象这些无处不在的“托儿”们一样,他们都被渗透进了各个行业,医疗行业也不例外,在其中,他们叫做“医托儿”。我曾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就是如果你去某个医院看病,便会有人过来“好心”地帮你挂号,甚至直接跟某专家联系,报酬是很少的数目——如果你相信了,那么接下来你兜里花在看病和爱药上的钱很有可能有一大部分都得归他,没办法,人家是托儿。
托儿倒也不怕,不管是不是陈佩斯的话剧里那种托儿,就看病而言,只要能真正找到好的专家就行,就怕是花了钱,最后还得上了当。
套一句广告词,“各位,您小心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