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24节:第五节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3)

字体:16+-

针对"大跃进"中提出的所谓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不计工本,不讲经济效果带来的严重损失和惊人浪费,经济学界特地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与经济效果问题的讨论,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

关于经济核算内容,有的文章提出,企业实行经济核算,不只限于成本核算,还包括资金核算。

认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应该包括成本核算和资金核算两个方面。

"因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消耗一定数量的劳动,而且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资金。

""从社会的角度看,降低某种产品所必须占用的资金,就意味着提高了资金运用的效果,用同量的资金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劳动的经济效果。

"参见何建章、桂世镛、赵效民《关于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内容问题》,《经济研究》1962年第4期。

有的文章则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包括生产中和建设中核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核算,包括生产中的经济核算(主要是劳动成果和生产成本的核算)和建设中的经济核算(主要是投资效果的核算)。

前者保证现有生产能力的合理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效果;后者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新的生产能力。

"参见薛暮桥《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红旗》1961年第23期。

经济核算中有没有一个最综合的或中心指标?如有,这个指标是什么?这也是当时讨论的一个热点,而且颇具超前性。

早在1957年,孙冶方在《从"总产值"谈起》一文中,就提出,所谓中心指标应该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中心环节,抓住了它便能带动其他指标,利润是企业经营好坏最集中的表现,它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反映了生产的实际情况,能推动企业管理。

完成这个指标非但不妨碍其他指标的完成,而且必然会带动其他指标的完成。

参见孙冶方《从"总产值"谈起》,《统计工作》1957年第13期。

沈经农也持相似观点,认为,中心的统帅指标只能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更多,否则就无所谓中心了。

经济核算体系的中心指标,就是利润指标。

参见沈经农《关于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几个问题》,《光明日报》1962年5月28日。

与此同时,也有人主张以成本和利润作为评价企业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两者并重。

产品成本是产品劳动消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产品成本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反映生产产品劳动消耗的高低,它是企业技术经济活动的综合指标。

利润指标,它反映了成本高低的因素,又反映了成本所不能反映的其他指标对经济效果的影响。

两者都是综合性指标,应该并重。

参见杨润瑞、李勋《试论工业企业的经济核算》,《人民日报》1962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