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32节:第六节 经济学方法重大革新(4)

字体:16+-

五、勇于提出各种对策建议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又好又快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经济学家的主要关注点和着力研究的课题。为了更好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经济学家们都自觉地努力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或政策建议。党和政府也鼓励经济学家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智力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各地区、各企业都处于竞争环境中,地方政府和企业都经常要求经济学家为本地区、本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建言献策。因此,经常可以看到经济学家们进行各种各类咨询活动,官方半官方经济咨询机构像雨后春笋大量出现,也为经济学家大胆提出各种对策建议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不仅地方和企业需要经济学家建言献策,中央政府同样需要经济学家建言献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政府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经济,如何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实施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如何制订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也需要经济学家提出好的建议和对策。各种各类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和预测报告很受重视,各种经济改革方案也可供政府和决策部门选择。进入21世纪,经济咨询活动也不限于国内咨询机构和团体,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有关机构、跨国公司驻华机构等,也不断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比如,2005年我国制订"十一五"规划时,世界银行就主动提交了《中国"十一五"规划的政策》(2004年12月)的系统报告;与此同时,联合国驻华机构也提出《促进中国的社会发展--联合国系统驻华机构对中国"十一五"规划的箴言》(2005年7月)等,其中提供了许多可供我国借鉴的外国经验和数据。现在看来,国际组织的参与,对于中国经济学家更好地用世界眼光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是大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经济研究》编辑部编:《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争鸣(1949-1984)》,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

4.国家体改委综合司编:《中国改革大思路》,沈阳出版社1988年版。

5.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2年10月12日。

6.张卓元主编:《论争与发展:中国经济理论5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逢锦聚主编:《政治经济学热点难点争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9.张卓元主编:《中国经济学30年(1978-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刘霞辉、张平、张晓晶:《改革年代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柳欣、刘刚主编:《中国经济学三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执笔人: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