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1978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胡乔木写的重要文章《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文章说:"为了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大大提高我们的经济管理水平。
经济规律很多,现在只就有计划按比例规律,价值规律,国家、企业、个人利益的统一,三个问题讲一点意见"。
文章在谈到经济工作要遵守价值规律时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将继续长期存在,在我国还需要大大发展,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仍然起不可缺少的作用。
我们在制订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价值规律,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一定要求所有企业(包括国防工业)严格实行时间节约,不断争取劳动耗费、物资耗费(即所谓'物化劳动'的耗费)和经济效果的最优比例,严格进行经济核算,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润率,否则就会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和混乱。
""当前,应当考虑适当扩大企业的权限,以促进企业的领导和群众主动地关心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果。
"胡乔木的这篇重要文章,实际上为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某些思想理论的准备,价值规律的作用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1979年4月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讨论会,主题是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参加讨论会的有300多人,我国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孙冶方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大会发言,与会人员提供的论文上百篇,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观点,包括: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肯定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调节的作用。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料室等编《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起调节作用,竞争是其内在机制。
参见孙尚清、陈吉元、张耳《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的几个理论问题》,《经济研究》1979年第5期。
企业是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主张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1980年1月,蒋一苇进一步提出著名的企业本位论。
参见蒋一苇《企业本位论》,《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
对现有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需进行改革,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资料室等编《价值规律作用问题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总之,在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扩大市场调节作用,按价值规律办事,是1979年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讨论会的主调,对中国启动市场化改革起着先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