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瞳王项羽

第六十二章 再也强硬不起来

字体:16+-

韩信成为大将军后,一心想着打仗立功,可惜现在天下初定,似乎无仗可打,况且手下士兵不断有人逃跑,再这么搞下去自己没准要变成光杆司令。韩信当即向刘邦建言:“大王啊,再这么搞下去不行啊,士兵都想着回去,一直压着不是个办法,不如干脆利用士兵们想回家的心理,趁早打回去,总比到最后士兵都跑回家去强!”

刘邦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可是他还是有些胆小,毕竟现在他是王,不是当年一无所有的混混了,于是就跟韩信老实交代:“我们的兵力也不多,根本打不过诸侯还有项羽,而且我这一把年纪好不容易混了个王当,要是再造反,失败了没准啥也捞不着了。”

韩信没想到刘邦这么坦诚相告,于是和盘托出,劝道:“大王你别怕,项羽是个纸老虎,此人表面上能征善战,实际却是个抠门鬼。

他表面上爱护士兵,将士生病了,他会去看望并且流泪,但是将士们有了战功,他却不舍得赏赐。而且他偏信自己家族的人,不信赖外人,导致很多没有功劳的项氏族人得到了最大的封赏,诸多将领都对他的分封不服气。他放弃了关中这个战略要地,宁可在彭城建都,就是为了衣锦还乡,而且最近听说他还打算把义帝赶到别的地方去,这岂不是明显的以下犯上?诸侯没几个真正愿意听他的,巴不得谁出头消灭了项羽这个最大的敌人。如今项羽正放松警惕,而秦地那三王全是之前打了败仗的秦国将领,他们手底下的士兵没一个对他们是真正臣服,老百姓对这些败将早就恨透了。而之前大王进咸阳约法三章,秦地百姓对大王是相当认可,都想推举大王做皇帝,大王只要出兵,定能拿下关中,以关中为根据地,胜利在望!”

刘邦听了韩信一通忽悠,立马相信,热血沸腾,当天决定,拼上老命也要死磕一把,就要看看我老刘家有没有当皇帝的命。

慢!那是不可能的,刘邦是不可能听韩信瞎忽悠的。实际情况是,刘邦也受不了蜀地的气候了,他没想到自己这一生拼死拼活,结果却是到了蜀地这个地方,他宁愿去沛县当个侯爷,也不想在蜀地当王。刘邦在一些士兵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水土不服而死,人对于已知悲剧命运的殊死一搏,永远是激昂而无奈的。

可是路都毁了,桥都拆了,这可咋办?刘邦找来樊哙,下了死命令,一个月内给整好了,整不好,通通杀头!樊哙那叫一个头大,心想,我真是上辈子欠了你刘邦的。不过,他心里头也明白,修好道路,怕是要打回老家去,于是就把军营里面整天嚷嚷着要回老家的那些士兵,拉过来修路修桥。这帮士兵这下子吃到苦头了,余下的那些士兵都不敢嚷嚷回老家了,生怕也被抓来当苦力。樊哙一肚子怒火无从发泄,于是就看哪个士兵敢偷懒,直接一鞭子下去。不过,樊哙也有好的一面,等到休息的时候,他亲自做狗肉给士兵吃,并且跟他们畅谈修好路后回老家祭拜列祖列宗、跟妻儿团聚的美妙场景。正所谓一边洗脑一边拿鞭子,把那些士兵个个都洗得明明白白,都恨不得在偷懒的时候良心有愧主动要求给自己一鞭子。在这种认真态度下,修筑进度快得吓人。

刘邦开始时把道路桥梁拆毁的消息传到章邯那里,章邯很是放心,只派了很少的士兵看守。可是没想到,章邯正优哉游哉之时,突然听到士兵来禀告,说大事不好了,汉王让人重新修路架桥了。

章邯一开始还觉得无所谓,因为他早打听清楚了,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是历代能工巧匠经历几十上百年,根本修不起来。而除了这条出蜀道路,另外一条道则极为艰险,需要翻山越岭,而且有天险阻隔,据说路上更是有无数的豺狼虎豹,压根就不是常人走的。

因此章邯根本不担心,只是让属下多多注意。

结果没想到,章邯没意识到一点,以前难修,是因为技术落后,对蜀道了解不多,人数也少,导致修路慢。可现在不一样,冶铁技术的进步,对蜀道的了解加深,樊哙领导有方上下一心团结合作,修复栈道的效率提高了不止一点半点,大半个月就修通了一大半。

这下子章邯慌了,赶紧调集全部军队集中到出口斜谷关周围,同时要求周围另外两路诸侯派兵援助。

章邯还是失算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后世会因为这场战斗,诞生出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章邯在斜谷关做好了跟刘邦大军决一死战的准备,然而,刘邦、韩信带领五万大军硬是越过了陈仓天险,如同天兵天将般出现在斜谷关守军的背后。章邯的哨兵只注意斜谷关外面,没想到背后居然还会有进攻,这根本就是不按套路来。不过,战争才不讲套路,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打胜仗,无所谓手段,你赢了你就是成功的,交战双方思考的都是用最少的兵力消灭最多的敌人,甚至恨不得不费一兵一卒。

结果显而易见,章邯的部队几乎全灭。章邯在美梦中被人叫醒,根本不敢恋战,在小股部队的护送下日夜奔逃到废丘城躲起来,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敢指挥大军跟项羽对抗的人了。人啊,一旦认怂,真是再也强硬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