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之风云再起

第六十七章 高秉烛的劫难(三)

字体:16+-

夜晚,张老三拿着一壶酒,给自己灌着。血厨子架起轻功,来到了常乐坊的房顶。血厨子先将食指放在嘴里,用唾沫沾湿。试了一试风向。确认了风向之后,血厨子拿出了几株迷香,利用风向,让这种迷香传入到了张老三的鼻子里头。张老三马上进入了梦乡。血厨子从房顶上跳了下来。常乐坊的看门狗看到血厨子,正准备叫喊,却察觉出血厨子身上的血腥气味,不敢喊叫。血厨子来到狼狗的面前,先拍了拍狼狗的狗头。狼狗发出呜呜的声音。

“嗯!还挺乖的!”血厨子将手放在了狗脖子的柔软处。直接扭断了狼狗的脖子。看着手上的狗血。血厨子的眼中闪现出一点贪婪、却又有点惋惜的神色。血厨子将狗头拧了下来,将狗头放在张老三的怀里。随后,又将剩下的狗尸体,吊在了张氏兄弟的chuang上。

洛阳卤肉店,联昉的人将卤肉店老板的儿子送上了马车。常青对自己的属下说道:

“将这家人全部送到河中盐池那里。即便高秉烛查到了盐池。想要将这人带出盐池,是绝对不可能的!”看着远去的马车,常青心中叹息道——‘这也许是老百姓的无奈吧!’

高秉烛对于一条狗的命案根本就不想放在心上,可是,张氏兄弟和晋王武慎行却并不准备放过高秉烛。张氏兄弟在武则天的后宫之中不断的向武则天哭诉:

“陛下,那常乐坊的凶杀案,一直没有破获。请陛下催促!”晋王武慎行也在朝堂上对高秉烛添油加醋、不断写奏章弹劾!

“臣晋王武慎行启奏陛下,内卫乃是朝廷的盾牌羽翼。理应为陛下挡灾御劫!但是,常乐坊乃是两位张大人的私宅、府邸!两位张大人侍候陛下得人!如今,却发生命案,陛下下旨,让内卫调查此案。内卫却百般拖延!如今,已经过去半月有余!但是,凶杀案的凶手,却一直都没有查到!臣以为,这是高秉烛在故意拖延。请陛下对高秉烛下一道严旨!”晋王武慎行的话,让一些人听到不舒服。

“陛下!高大人是侦破春秋道归藏凤逆案的功臣!”

“俗话说的好,旧账已平,要记录新账!高大人,破获武攸决那个逆贼不假,但是,武攸决一案已经过了那么久!难道高秉烛可以居功自傲吗?”

“武大人,只是一条狗命而已?如果连这个也要查的话,那岂不是天下的屠夫都要被抓起来。”

“俗话说的好,打狗欺主!凶手作案手法残忍!如果当初,两位张大人在府中的话,后果岂不是不堪设想!”

“陛下!据老臣调查,此事的起因,乃是两位张大人的看门人,仗势欺人引起。也许,是某位江湖侠士,看不过去,才出此下策!古人云:帝力者,必早亡!这也是对两位张大人的一点警示!”

“张大人,你这话说的离谱了!警示,是警示两位张大人的看门人、看门狗、还是两位张大人、亦或是说陛下,对两位张大人!太过放纵?”这是明显给别人挖坑了!

‘每一次都挖这样的坑!’明知道是坑,跳也不是,不跳也不是!

“晋王!你不要什么事情,都往陛下身上引。”

“哼!是我引吗?威胁两位张大人,就是有危害圣人安全之心!高秉烛身为内卫,理应为圣人安危着想!”晋王武慎行的话,隐约占了上风。即便是高居相位、历经数朝,也害怕因为晋王这招,不好说些什么?突然,李宰相想到了一句反击的话:

“晋王,如果您将高秉烛给撤下去了。您有什么合适人选?”

“我……”晋王武慎行没有想到,自己被反将一军!对于内卫和联昉,晋王武慎行早就想染指。但是,这两个组织是武则天的两条手臂,自己如果想插手,恐怕会引发武则天的反感。晋王武慎行心里头一紧。马上,向武则天一鞠躬:

“一切自有圣人陛下公断!”武则天心里对晋王武慎行蔑视道:

‘哼!没有用的东西!争不赢别人,就往我这里找帮助!’武则天突然看向了张易之、张昌宗两个人。

“你们两个过来!”张易之和张昌宗两个听到武则天的叫唤,马上跑到武则天的面前。

“陛下!”武则天给了两兄弟一人一脚。

“哼!混账东西。这乱子都是你们两个惹出来的!”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直接被武则天踹下了御阶。

“哎哟!陛下!”

“还不快点起来!你们两个没有用的东西!”张易之和张昌宗两个被太监扶起。

“在外头胡闹,所以让手底下的奴才这样无法无天。你们两个,赶快去内卫府,去找高秉烛,求他帮忙,彻查此案!另外,将那个惹事的家奴,给朕送入洛州刺史衙门,治罪!”

“啊!”张易之和张昌宗两个听了之后,大吃一惊:

“陛下!这……”

“这什么这?你们两个赶快去,如果不去,就送刑部议罪!”

“是!”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赶快扶着自己的腰和腿,在太监的搀扶下,向宫门外头走去。

武则天扶着自己的脑袋,向身旁的太监吩咐道:

“退朝!”太监高声山呼道: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则天在御花园里头走着,上官婉儿在武则天后面跟着:

“陛下!您为什么,要让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去内卫府道歉啊!?”武则天来到一个凉亭,由上官婉儿扶着坐下。

“张氏兄弟在外头,嚣张跋扈!其实,我也听说了!原本,朕觉得这是一件小事情!可是,从武慎行的举止上看,这件事情,不简单——这次的事情,可能是有人要借张氏兄弟的手,去对付高秉烛。”上官婉儿觉得奇怪——‘为什么这陛下,对高秉烛如此看重?’大概看出上官婉儿心中的疑惑。武则天解释道:

“高秉烛此人,为人忠义,现在的他,还没有完全显示,自己内心中的立场!没有站在任何一方势力前。所以,这样的一个人,朕就必须保下来!如果,将他从内卫衙门里头拿下来,谁能够代替他呢?!如果,换上一个不合适的人,到时候,两只手、两只脚都是一个方向,这路该怎么走?手该怎么用呢?!”上官婉儿听了武则天的话后,心里明白,这武则天暗中所指的,是东川王李隆基。武则天害怕,东川王李隆基的势力太大!无法被控制!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秉烛出身底层!这次的事情,张氏两兄弟,的确是太过分了!高秉烛 的心里,总要灭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