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高秉烛扶着自己的脑袋,点着自己的太阳穴。高青夜赶快上前,给高秉烛按摩放松一下。高秉烛闭着眼睛。脸上愁容惨淡。
“大哥,当年,春秋道的信徒中,也有很多江湖人物。而且,常乐坊的血案,我也听说了!大哥,你觉得,既然制造这起血案的人,有一定的江湖手法,大哥为什么不向江湖上的人去打听一下呢?!”
“江湖人物?!”高青夜的话,就像一把钥匙,让高秉烛突然解开了一把大锁。
“青夜,谢谢你!”高秉烛马上跑出了房门。
“来人,备马!”
“大哥,你干什么去?”高青夜马上跟了上去!
“去哪里?”
“汴州!”高青夜骑着马,跟着高秉烛沿着前往汴州的官道上。却发现,高秉烛没有 进汴州城,反倒向旁边的郊区走去。
“大哥,你怎么不进城啊?!”
“我们要去汴州地下的鬼城!”汴州古称大梁,始建于春秋战国时,魏惠王时期,古称为大梁,又名开封。隋唐时期被称之为汴州。从秦始皇一统天下时,王翦利用黄河水淹大梁始。加上后来,由于黄河经常泛滥。时常冲毁开封。让开封屡次冲毁,又屡次重建。最终在魏晋对峙时期,北魏官员向北魏孝文帝提议,以开封旧城实在难以修复,建议北魏孝文帝另选新地址,建新城!
新城建好之后,原开封旧城城墙更加残破,最后,还是因为黄河冲毁,整座城陷入泥沙掩埋。后续战乱,一些盗墓帮派、江湖逃犯暗中疏通,将埋入泥沙之下的开封旧城占据。慢慢的城了hei道人物盘踞交易的地方。被称之为鬼市!
高青夜跟着高秉烛,来到鬼市之间游走。这里都弥漫着一种恐怖的气氛——人来人往的人,他们身上都有大量的刺青。有的人脸上还戴着恐怖面具。这里的小摊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奇怪的商品。高青夜来到了一个首饰摊子前。看到了一个簪子。
“大哥,你看,这簪子好看吗?!”高秉烛没有说话。高青夜向摊主问道:
“这簪子多少钱?”
“铜钱三百泯!”
“就这样的簪子,最多是用象牙制作的!即便是象牙的,也没有这样贵?”
“姑娘,这是用三岁婴孩的手骨做的。这东西,可不是好找的!”听到这话之后,让高青夜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吓得高青夜将簪子丢到了摊子上。
“我……我……”高青夜正要拒绝。
“啪!”一大堆铜钱被甩到摊子上。
“这支簪子我们要了!”看到高秉烛这样爽快,小摊贩还慷慨的送给了高青夜和高秉烛两个灯笼。
“二位客官!既然你们如此慷慨,这两个灯笼就送给你们了。下次还要记得来哟!”高青夜向高秉烛埋怨道:
“哥!你也是,这簪子那么贵?!还是人骨做的!不划算!”高青夜看着这两盏灯笼比一般的灯笼更加光亮,因此,童心大起。不断地拨弄着两只灯笼,甚至还抚摸着这两个灯笼的灯笼皮。只是,让高青夜心里有点奇怪的是,这两盏灯笼上面,画的是两个骷髅头。高青夜向高秉烛询问道:
“哥!这灯笼皮,好像不是纸张,是什么皮呀!?还有,为什么要在灯笼上,画两个骷髅头啊!”对于高青夜的问题,高秉烛不好回答——如果不买人骨簪子,那么,高秉烛和高青夜两兄妹的骨头,也许就要被制造成簪子了。至于那两个灯笼,灯笼皮是用人皮做的。
“这灯笼皮,大哥真的不知道使用什么材料做的!?至于上面描绘的骷髅头,是因为这地方的人,就喜欢这样的图案!”高青夜没有怀疑其他的。就一直把玩着灯笼。高青夜跟着高秉烛来到一个算卦摊子前。这个算卦摊子的摊主,长着一副令人恐怖的样子——他头发稀疏、两只眼睛的眉骨没有任何皮肤,暴露在外头。两颗眼珠子向外头凸起。眼珠子转动的样子,更让人感到恐惧。
“客官!不知道你是问前尘、还是后路!?”高秉烛回答道:
“在下既要问前尘、又要问后路!”算命的知道这个人,一定是在询问一桩命案的凶手——前尘是前因,后路是指,杀人害命的元凶。
“客官,我的肚子饿了!请到对面,为我订上一碗大骨酱肉面。好久没有吃了!不知道客官,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品尝啊!?”高秉烛点点头。带着高青夜来到了对面的面摊。这个面摊前,一个满身肥肉的厨师,正在一个巨大的铁锅前,用一个巨大的大铁勺,搅拌着锅里头的高汤——用大骨头熬制的高汤。在汤水中,一根大骨头,在不断翻滚着。高青夜闻着面汤的香味,兴奋的跟高秉烛说道:
“啊!想不到在这种地方,竟然还有这么香的汤!”
“来三碗肉面,一大海碗,两小碗!”
“一共五百泯钱!”高秉烛付完面钱之后,对面面摊的老板拿着一个食盘,上面摆着三碗面,还有一叠酱肉和一叠内脏。端到了算命摊前。
“客官,您的面来了!”高秉烛拿起自己那碗,吃了一小口。高青夜好像是已经饿了。直接将自己面前的那碗面吃完了,还吃了好几块酱肉和酱内脏。
“小二,再来一碗!我要大海碗!”面汤老板笑着说:
“本来是三百泯钱,不过,看在你是第二碗的份上。收你二百八十泯钱!”高青夜赶快让高秉烛付钱。高秉烛看着天真的妹妹,心里头暗中叹息一声——‘希望你到时候,不要吐出来?!’
“这位先生,你的面我已经吃了!我们是不是,应该谈谈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