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之风云再起

第七十五章 河北道告急

字体:16+-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朝堂难得平静,晋王武慎行没有再找武慎行的麻烦。高秉烛和东川王李隆基,也没有任何的冲突。朝堂上平静,并不等于外面平静。在河北道的幽州一带,农夫们,正在农田里头劳作。一个农妇提着篮子,走到田边,招呼着自己的丈夫前来吃饭。在田里劳作的农夫们,看到自己的妻子、女儿、姐妹来给自己送饭,马上放下自己手上的农具,一个一个的,从田里出来,不顾自己手上还残留大粪的手,去接过女人递过来的饭食。就在这时,众人明显感觉到了一阵震动。一个农夫手上的碗筷掉在了地上——在农夫和农妇们的眼前,看到了一群骑兵正在向他(她)们奔来。

“啊!快跑啊!”

“是胡兵来了!”

“妈妈!”

“救命啊!救救我!”

“杀!烧!抢啊!”到处都是手拿弯刀的胡人骑兵。还有被这些胡人骑兵吓到的农人男女。男的被追兵砍杀追逐,女人被侮辱劫掠。一名骑兵骑着快马,快速的向神都禀报。武周朝堂上,武则天大声的呵斥群臣。

“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是河北道黜置使刚刚派遣专人,给朕送来的奏折。上面说,契丹入寇幽州。反叛人数有十数万!”众多大臣听到武则天的话后,都沉默不语。

“一群混账!当年,契丹在草原受到其他异族压制,如果不是太宗皇帝仁德,将他们安置在河北道一带,他们恐怕早就被灭族了。怎么还会入寇!?你们这些人,赶快说,如何解决此次危机!”晋王武慎行出班说道:

“启禀圣人陛下!臣觉得,这契丹乃是骨芥小患!他们只是劫掠村寨,并没有攻陷城池!所以,无需太过烦忧!臣还听说,这次契丹入寇,乃是因为,草原天灾,牛羊暴毙众多,使得他们的粮草不济。所以他们才入寇。臣觉得,只要派出一位使臣,携带些财物粮食、布帛等物。再让使臣谴责他们一下,契丹人终归受我朝圣恩已久。不怕他们没有惭愧之心!”

“晋王爷说的倒是轻巧!那契丹人虽然没有攻打城池,但是,他们劫掠的村寨却多达数百,掳掠人口过万。造成逃亡灾民数十万!还有,契丹属草原人,他们信奉劫掠为生。如果这一次,我们部队契丹迎头痛击,那么,下一次,草原如果再次发生天灾。岂不是我们又要送财物粮食给他们。我堂堂大周,岂能对异族,如此下作!”

“那么,以李大人的意思,该怎么办呢?”

“臣启奏陛下,臣以为,应当立即派人,前往河北道,命河北道赶快出兵,平定契丹之乱!”听到这个建议,武则天的眉头紧皱。就在四天前,东川王李隆基所属的联昉,向武则天送来了一封奏折——臣联昉统领东川王李隆基奏报,河北道军营中,惊奇流传出一种疫病。此疫病十分诡异,染上之人,皆全身发绿。遍布脓疮。河北道诸多jun营中,都在流传此疫病。武则天看过之后,气得全身发抖——这河北道抵触大周边境,环境多变。向来是朝廷重兵部署。军费甚重。如今,却出现疫病而不奏报,分明是在贪墨jun饷。武则天气愤的,马上下令,让李隆基派人,前往河北道,捉拿河北道的驻jun将领。东川王李隆基马上向武则天劝解道:

“陛下,此事也许,并不能完全怪河北道诸多将领。那军营疫病之事,事关机密!那些将军们,先隐瞒一下,主要是害怕,河北道周边异族得到消息,会有异动。所以,才暂时不予声张!相信不久之后,河北道的秘奏,就会传来!”东川王李隆基为河北道官员的辩解,让武则天暂时放下了对他们的芥蒂。武则天不知道的是,东川王在接到密报的时候,早就派人,向河北道的诸多将领们,发出了警告。‘河北道诸将领,多出自于禁军当中,先放过你们这一次,以后,本王留有大用!’果然,没过几天,河北道关于军营疫病的秘奏,就摆在了武则天的案前。

武则天不想将河北道军营中,士兵大都感染疫病的事情说出来,她也害怕,如果契丹人知道,河北道一带兵力空虚,会大举入侵。

“嗯!杀鸡焉用宰牛刀!那契丹乃是骨芥小患,怎么能用我天朝大兵。到时候,岂不耗费巨额钱粮,不划算!”听到了武则天的态度后,众臣也就没有坚持出兵的念头。

“陛下,既然陛下觉得,杀鸡焉用宰牛刀,不如就让别的刀,去帮助我们大周杀一杀这契丹人的锐气。”

“崔爱卿可有什么办法?”

“陛下,自大唐起,我朝对突厥就有厚恩!不如谴派一名皇室公主,前往突厥和亲,让突厥出兵,教训一下契丹。这突厥与契丹,素来不睦。而且,突厥就喜欢奴役契丹。相信,谁家都缺少奴隶。”晋王武慎行一听。马上开口说道:

“陛下,臣愿意派出臣的二子,武攸希前往突厥和亲!”晋王武慎行一心想继承武则天的皇位。在他看来,如果让突厥与李唐皇室结亲,就等于帮助李唐皇室,谋得了一个外援。武则天的嘴巴里头蹦出了两个字:

“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