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对辽战略(1)
现如今宋徽宗再也不提及万岁山了,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这花石纲的项目可是造成了不少人都流离失所。
虽然蔡京本人被曾布盯着不敢有大的作为,但是蔡京底下的人确实都有点舒服了,毕竟再好的举措也没有办法让北宋的人不贪,毕竟这种贪已经刻入了他们的骨子里面。
要知道这万岁山修建的时间可不但,期间有不少的人因为这个万岁山,因为宋徽宗私欲而家破人亡,所以万岁山可以说是百害无一利处,尤其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
能停止自然是最好的,毕竟再好的梦想也不能超越时代的制约,就如同有句至理名言,我们都是理事会潮流的顺应者,而不是改变者。
只有时代造英雄,但从来没有英雄造时代。
很多东西到最后都是祸害了黎明苍生。
宋徽宗有些患得患失,毕竟虽然现在粮食的产量上去了,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宋徽宗担忧的问武松:
“虽然我们现在有了粮食,但是我们有了也不可能保证别人没有,只要这个种子推广了,必然会被有心人卖到别的国家!”
武松看到宋徽宗好不容易觉醒了,自然又不忍心在打击他了,毕竟如果宋徽宗励精图治了自己也可以省点心。
于是抱拳对着宋徽宗说道:
“关于这点,圣上不用担心,辽国虽然也有农业,但是最大的产业还是以游牧为主,就算他们得到了种子,种植的产量也不会比我们高!”
“毕竟,我们的大杀器不单单是种子,还有新型的肥料,这些相辅相成,才造成了我们大宋现在的粮食产量增长飞快!”
“单单只靠种子,其实不是什么好办法,所以圣上大可放心!”
宋徽宗听到武松说的话,也松了一口气,对着武松说道:
“那武爱卿一定要保存好肥料的配方!”
武松其实一点都不担心,土肥料虽然现在也可以被制作出来,但是对于古人来说太复杂了,谁知道古代的时候挖矿挖出来的石膏,能制作成石膏粉运用在肥料中呢。
要知道古人可是没有学过化学,也不可能对这些东西很清楚,这就是武松的优势所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穿越者。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难想象一些东西能够作用于其他地方。
武松对着宋徽宗说道:
“其实比起粮食种子的问题,圣上更应该思考燕云十六州的问题。”
“导致辽国现在国力越来越强盛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辽国自从拿到了燕云十六州之后,经济重心就已经偏向于农业了,这当然会让辽国的经济得到一个迅速地发展,毕竟打猎所得到的食物不易保存,当然也不方便食用了,这也就是一切的核心,其实所有的问题最终还是回到了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也就是燕云十六州到这里,我们现在有些难以应对强大的辽国!”
宋徽宗此时也想到了燕云十六州,叹了口气对着武松说道:
“武爱卿,这燕云十六州确实成为了我的大宋的咽喉,这种滋味确实不好受!”
其实不怪宋徽宗这样说,燕云十六州本来就是大宋的咽喉,这个地方被契丹卡主之后,历朝历代其实都很难受。
自从燕云十六州被掌握之后,契丹简直就是来去自如,弱的时候,可以借助燕云十六州和你做做生意,强势的时候,自然就凭借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地位,可守可功,简直就是不二的法门。
说实话,在这个时代北方的一些地方确实不太适合开荒地,毕竟现在这个生产力去北方开荒,那就是用人命堆积起来。
虽然契丹有足够的人,但是现在有燕云十六州在,又怎么可能去做这样让民众直接会反的不恰当的举措呢。
所以一切的一切又回到了燕云十六州。
武松看到宋徽宗在努力的思考解决的办法,武松真的感觉这一次的经历让宋徽宗改观了很多,至少给了他自信与感性,现在的宋徽宗更愿意去思考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改变北宋的现状。
不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武松突然笑着对宋徽宗说道:
“圣上莫要担心,要知道,虽然现在燕云十六州回不到我们的手上,但是迟早会回来的,要知道现在女真反辽的情绪越来越激烈,都已经将辽国的军队打的节节后退了,我们也是是时候让辽国更难受了,加大对女真的支持!”
宋徽宗疑惑的问道:
“爱卿不是说让女真和辽国相互消耗嘛,此时帮助了女真,难道不会使女真的力量更强大吗?”
武松拱了拱手,对着宋徽宗说道:
“圣上英明,确实有这个问题,不过比起女真增加的一点力量,我们给与辽国压迫最终的目的是让辽国割让燕云十六州!”
宋徽宗听到这里震惊的看着武松,说道:
“割让燕云十六州?辽国应该没有那么傻把,毕竟正是因为有了燕云十六州,辽国现在才能如此的舒服!”
武松笑着说道:
“圣上放心,辽国自然会同意,毕竟现在女真都快把他们打的亡国了,他们又怎么可能有精力管这些呢,毕竟等到辽国完了,拥有再多的土地也没有用处!”
武松看到宋徽宗陷入了思考中,又是给宋徽宗增加了筹码:
“圣上放心,况且我虎魄军也不是吃素的,如果辽国不同意,那么我们就与女真里应外合,打辽国一个措手不及,从他们口中咬掉一口肉!”
“辽国不敢与我们开战,一方面因为他们没有这个精力,另一方面我们给他们的压力也不少。”
宋徽宗现在还是有些担心,毕竟万一出了意外,自己的军队被打败了怎么办,要知道辽国铁骑给与宋朝历代皇帝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这些都是长期的失败所造成的的,毕竟当年的辽国还是很强势的,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每次辽国铁骑都把宋朝打的有点晕头转向,当然不是宋朝打不过,而是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