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开局截胡潘金莲

第二百六十一章 功高盖主?

字体:16+-

第二百六十一章 功高盖主?

蔡京回去之后,蔡党自然也聚集起到了蔡京的身边,哪位御史在朝廷上被曾布博了面子,又加上心中有气,自然就是对着蔡京问道:

“蔡相,在朝廷之上,蔡相为什么不帮助我等,要知道现如今武松的哥哥被册封为伯爵,日后武松的势力会更加大,这叫我们以后如何生存!”

蔡京看着御史,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你啊,也不想一想,既然圣上绝对要册封武大郎了,又岂能是我等能劝阻的住的,就如同圣上想建立万岁山,你可见到曾布劝住了!”

那御史自然不服气,对着蔡京说道:

“蔡相,曾布是曾布,他早就不受到宋徽宗的关注了,现在宋徽宗心中俩大心腹就是你和武松了!你说话自然和曾布的分量不一样!”

蔡京看了一眼他,摇了摇头:

“你可知道,天子因为武松连万岁山都不修建了,要知道万岁山可是圣上命啊!现如今宋徽宗连这个都不要了,又怎么会顾忌其他的。”

此时这位御史也没言了,毕竟这个万岁山当年是宋徽宗顶着群臣的压力建造的,现如今宋徽宗说不建立了,那可就试变相的宋徽宗在承认当年是自己错了,只是何等的宠爱,才能让宋徽宗自己亲自承认自己错了。

蔡京看到御史失魂落魄的样子,就对着这位御史说道:

“你也不用那么忧虑,你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宋徽宗赏赐武大郎!”

哪位御史不理解的说道:

“难道不是宋徽宗赏赐武大郎的,因为他研究出来了新型的种子和肥料,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蔡京大骂道:

“愚蠢!”

“你可知道,宋徽宗是因为对于武松快要赏无可赏了,所以才赏赐了武大郎!”

“正如你前面所说的,武大郎不过是一介草民,怎么可能就是因为一点功绩就被赏赐呢,与其说是赏赐武大郎的,不如说是赏赐武松的!”

“不过多找了一个借口罢了!”

这时候的御史经过了蔡京的点拨,也是有点恍然大悟了:

“你是说,武松会像韩信一般?”

汉高祖在与项羽争天下的过程中,韩信真的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智勇双全,文韬武略,无不出类拔萃。

武略上,他统率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占据要地,分兵略地,抢占关中,平定三秦,举兵西渡,生擒魏王,血洗阏与,背水一战,妙计定鼎,破代灭赵,恩威并用,攻城略地,伐齐降燕,直至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八面重围,十面埋伏,军心瓦解,霸王别姬,自刎而死。

演绎了一出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战神形象。

在文韬上,他又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著书立说,整理兵书,留传后世。真可谓是文武双全,国士无双,功高无二。

然而,汉朝建立之后,他王侯将相一人全任,自己将兵多多益善,典型功高盖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后因谋反被贬,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并夷其三族的悲惨结束。

看到这个御史终于明白了,蔡京也是点了点头,对其说道:

“我不敢保证武松会像韩信一样,但是有一天宋徽宗会发现武松的功劳太大了,大到甚至会威胁到他的地位,那时候武松就会死无葬身之地!甚至武家都会招致灭亡!”

听到蔡京的话语,这位御史也冷静了下来,毕竟韩信的一生也是坎坷。

其实这位御史将武松比喻为韩信,自然是知道武松干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大宋,包括蔡京也是因为知道武松都是在为大宋做事。

但是这是一个浑浊的时代,怎么会允许武松一个人肚子清白呢!

要知道司马迁曾评价过韩信:

“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

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

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则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

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一般人可能认为韩信是最早提出统一天下的伟大战略的人,他和刘邦一起在汉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后,就和刘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夺取代国,打败赵国,威胁燕国,乘胜向东攻击并占领了齐国,往南又在垓下消灭了楚国,汉朝所以能够得到天下,大抵说来都是韩信的功劳。

看他拒绝蒯彻的游说,在陈迎接刘邦,怎么会有反叛的心呢?!实在是因为他失掉了王爵而心里不快,才做出背叛谋反的行为。

以卢绾不过是刘邦的邻居这种故旧恩情,还能够被封为燕王,而韩信却只能够以列侯的身份按时晋见国君;

这难道不是刘邦也有亏待韩信的地方吗?

我认为汉高祖用欺诈诡谋在陈把韩信捉到京城,谈到亏待韩信方面不能说没有;不过,韩信也有过错,从而导致了这个下场。

当初,汉和楚在荥阳相对抗之时,韩信正好消灭了齐国,但他并不立即回辅刘邦,反而自请立为假齐王;

后来,刘邦率汉军追逐楚军一直到固陵,跟韩信约好时间一起攻打楚军,届时韩信却失约不到;

当时,刘邦就有杀掉韩信的念头了,不过是力量不够,而不敢动手罢了。等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还有什么可倚仗的呢?!

所以后世所有人都知道韩信死亡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功劳比刘邦大太多了,蔡京现在放任武松也是如此。

等到武松的功绩越来越大,宋徽宗总会想起来,武松已经能够自立为王了,这时候巨大的反差就会吞噬了宋徽宗。

让他产生了想杀死武松的决心。

后面的种种事情都会被扣到武松头上,就像这次的万岁山的不修建了,日后宋徽宗也会怪罪到武松头上,哪怕是他自己的提出来的。

这就是帝王的矛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