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宋徽宗为武松正名
听到武松平淡的话语,杨御史更生气了,毕竟大宋贪婪是常态,但是你武松揪着这个说我确实让我很不爽,当然更可气的还是很多人的态度,现如今明明是弹劾武松的好时机,但是自己的这些同僚就和哑巴了一样,简直让人见了就生气。
此时杨御史早就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被推出来的人,就是为了试试宋徽宗的口风,如果说宋徽宗但凡表现出一点对于武松的不耐烦,那么这些御史就会立刻和饿到蓟县的狼一样,向武松咬去,不过可惜的是,宋徽宗到现在却不表态,就是默默地看着底下的闹剧。
就仿佛一个不想关的人一样。
让武松失望的是大宋的御史完全没有起到御史的作用,尤其是宋徽宗时期的,不过想想也可以知道,那些有棱角的,大部分都被打下去了。
在中国古代,作为独立于行政管理系统之外的监察制度,实现监察机构独立,监察组织系统化,监察职责明确化,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历史发展过程。早在先秦时代的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因素和监察活动的萌芽。
监察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正式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是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府)的建立和定型,长官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名称的确立以及监察法规的制定与颁行。它们在后代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发展完善。
御史与谏官是中国古代监察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主体,监察官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监察效能的发挥,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强化任用标准。
耿直敢言,公正无私。中国古代监察官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百官、举发奸邪、弹劾不法,故而把耿直敢言、公正无私作为选任监察官必备的品格和首要条件。御史弹劾的对象是权贵大臣,谏官谏诤的对象是皇帝,这就决定了监察官必须“特禀刚毅之性,内怀骨鲠之操”,同时必须具有嫉恶如仇,公正无私的思想品格。
只有嫉恶如仇、才能大胆行使弹劾权;只有公正无私,才能保证监督客观、执法公平。
器识远大,博学多才。
监察官必须器识远大,博学多才,熟悉并忠于法律。《册府元龟。宪官部》载:“夫宪官之职,大则佐三公统理之业以宣导风化,小则正百官纪纲之事以纠察是非,故汉魏以还,事任尤重,至于选用,必举贤才。”
只有“贤才”,才能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熟悉国家的政策法令,精通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业务工作程序,严格履职尽责。
出身基层,明辨是非。中国古代重视从地方县级的丞、尉、主簿等基层官吏中选拔监察官,他们不仅熟悉地方的风土人情,了解民间疾苦,积累了丰富的为政经验,而且地方基层给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干的平台,能使他们为长官熟知乃至欣赏,进而得以推荐。
唐玄宗时曾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孝宗规定担任监察御史的必须曾两任县令。
监察官从地方基层选拔,反映了务实的用人原则。
这也是武松为什么对于这个时期的人那么失望的原因,毕竟在武松看来御史本来的职责不应该是当做某些党派的鹰犬,要知道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御史可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甚至敢于反驳圣上的决定。
不那时候的丞相也是如此,李世民那么雄才大略的人,还是会被魏征所批评,但是这种批评自然是激励李世明的手段。
对于宋徽宗来说那么就更应该有人起到一个监督检查的作用,御史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存在的,如果御史不能做到刚正不阿,正义直言,那么御史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尤其是像杨大人这样能够有着弹劾百官权利的御史。
武松唉其不幸,怒其不争器。
只能对着杨御史继续说道:
“杨大人,有时间关心这些事情,不如将时间放在天下苍生之上,辽国一直以来都在欺负我宋国,此刻辽国都欺负到了我们宋国的头上,如果此时我们在此忍耐的话,那么其他国家会怎么看我们辽国,一旦被这样看了,我们大宋又该如何立足,要知道我们现在不仅仅代表我们自己,我们还代表着我们大宋的脸面!”
说完无欧松转过来看着宋徽宗说道:
“圣上,故臣认为,臣的做法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竟然辽国的使者到了我们的地盘自己要尊守我们的规矩!”
此时宋徽宗终于笑了,对着武松说道:
“武爱卿所说的及是,既然是辽国的使者,来到我们这里不遵守我们的规则,难道还想组在遵守他们辽国的规则吗?”
宋徽宗突然放大声音问道:
“腾府尹,告诉杨御史,在大宋如果故意残害我大宋百姓,该当何罪!”
腾府尹恭敬地说道:
“其罪当诛!”
宋徽宗意味深长的看着杨御史说道:
“杨御史现在可是明白了,在我大宋如果犯了法会怎么样嘛?”
听到宋徽宗的话,杨御史冷汗直流,因为他从来没有想到,宋徽宗竟然会如此的站在武松旁边,毕竟当年怕辽国的是你,现在主动得罪辽国的人也是你!
不过杨御史打死都不会想到,这个被他们看不起的皇帝,其实也有着自己的野心,这也是为什么他会主动撕毁契约,去和女真合作,就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
此时很多人都看出来,宋徽宗就是铁了心想为了武松出头,自然没有人上去招惹宋徽宗,就连蔡京都没有管杨御史,反而复合宋徽宗的决定。
这就是官场,如果你说错了话,不会有人解救你的,毕竟你已经得罪了最大的boss为了解救你去得罪宋徽宗,怎么可能。
杨御史一脸落寞之相,要知道大宋有那个官员不贪呢,不东窗事发还好,一旦事发,任何人都能抓住你的马脚。
当然现如今杨御史的马脚就被很多人抓住了,日后如果有了事情发生了,他杨御史当然就是第一个死的,枪打出头鸟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