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开局截胡潘金莲

第二百八十七章 敢于直言

字体:16+-

第二百八十七章 敢于直言

看到那么多人说圣上英明,也有不少人默默地不出声,因为很多事情他们都知道,一旦出声了,那自然是引火烧身。

毕竟宋徽宗这个意思就是和辽国要开战啊!

正在这样想着呢,突然又看到一名姓刘的御史,站了出来,对着宋徽宗说道:

“圣上,我希望你能三思一下,毕竟和辽国开战不是小事情,这些事情自然需要我们慎重考虑一下!”

宋徽宗此时正在兴头上,怎么会管别人怎么说,尤其是自己的臣子,于是对着哪位名为刘明的刘御史说道:

“刘御史在怀疑朕所说的话嘛?要知道在朕今日有了决策,那就一定有着解决的办法!”

刘御史听到之后还是坚持不懈的向着宋徽宗提出建议。

在武松看来很平常的事情,今日惹怒了宋徽宗,宋徽宗再三回应刘明的话,已经早就不耐烦了,对着刘明骂道:

“现如今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了,难道你要朕不杀这个辽国的使者,答应他的要求?”

刘明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对着宋徽宗说道:

“圣上,我并不是要反驳你的决定,也并不是觉得我们要为了辽国的使者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但是作为国家的掌控者,我希望圣上能够更加仔细的思考,如果真的与辽国开战了,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需要将什么作为优先的,需要怎么做!”

“这些才是重中之重!”

武松听到一个御史竟然能想到那么多,也是不简单,毕竟宋徽宗这个时期,有个明事理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不过也算是好消息,至少向武松证明了,大宋也不是想象中那样权势无能之人。

宋徽宗听到刘明的话语,也冷静了下来,求助一样的看着武松。

武松看到了宋徽宗的眼神,就明白了,宋徽宗需要自己作为解释。

武松上前一步,对着刘明说道:

“刘御史,我也认为你说的有道理,这些事情我们自然也考虑过。”

“刘御史可能没有想过一个更加严肃的问题,那就是辽国和我们大宋从来都不是一心的,或许迫于很多原因他们能与我们和平相处,甚至联手!”

“但是同样我们要承认的是,一旦一方出现意外了,翻脸的永远是对方,就如同我们大宋如果也像辽国一样发生了叛乱,辽国会安安静静的看着我们平息叛乱嘛?”

看到刘御史还想再说话,武松先一步打断了,对着刘御史继续说道:

“相信刘御史也明白,这种事情可以说是压根不可能的,因为辽国和我们大宋从来都不是朋友,也不是盟约之中的兄弟,只有某一天,辽国的所有人都成为了我们大宋的臣子,那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朋友!”

刘御史自然知道武松说这些话有道理,也不安下心来,对着武松说道:

“武太尉,我也知道很多事情,是不可不为,不过在为之前,我们也需要想好要承受的代价,毕竟辽国的铁骑不简单是一个方面,我们师出无名就是另一个方面了!”

武松笑着对刘明说道:

“刘御史,不用担心我们师出无名。恰恰我们才是一直师出有名的一方,毕竟燕云十六州已经被他们夺走了太久太久了,这个时间不把它拿回来,确实有点愧对圣上,毕竟燕云十六州也是圣上的地盘!”

宋徽宗听到武松突然提到自己,又说燕云十六州是自己的地盘,自然也有些兴奋,对着武松点了点头,说道:

“武爱卿,言之有理啊,我们收回自己的土地,又有什么师出无名的呢!”

刘御史听到这里也是有些释怀了,因为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刘明来说,如果师出无名那么确实让他很难受。

不过刘御史自然也在思考着其他的,对着武松又问道:

“那武太尉,对于如何对付辽国应该也是早有决策把?”

武松笑着点了点头,对着刘御史说道:

“刘御史,这可就算是机密了,等到到了一定的日子,刘御史自然会知道,现在就容我买个关子,毕竟很多事情一旦说出去了,我怕隔墙有耳!”

刘御史听到这,自然也明白了武松的顾忌,因为没有什么人比大宋的人更加明白,大宋目前的局势究竟是什么了。

贪官污吏横行,如果说只是卖一个情报就能获得大量金钱,相信这些官员很多都乐意这样做,所以刘明也是恭敬的对着武松说道:

“武太尉,你的顾忌我自然明白了,不过如果这件事情没有顺利解决,武太尉就不要怪我刘明不讲情面了!”

武松看到刘明也觉得他是一个妙人,虽然没有青史留名,但是此次交谈确实让武松有所收获了,毕竟很多事情刘明考虑的也很多。

也让武松知道了战争不像他原来考虑的那么简单,包括粮草如何运输,军队的制度,这些问题的角度提出,都让武松明白了自己下一个阶段应该强化什么。

武松也相信,等经历几次战争的洗礼,虎魄军自然会明白如何去战斗,毕竟虎魄军就是为了战斗而生的。

武松笑着对着刘明说道:

“感谢刘御史,给武松解惑了,刘御史尽管放心,如果真的有那个时候,武松应该已经牺牲在战场了,又怎么会给刘御史机会弹劾我呢!”

“至于以后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名号,这自然不是武松可以担心的,毕竟武松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宋,刘御史尽管放心!”

刘明听到武松的再三保证,虽然没有从武松身上问出什么,但是武松的决心也是让他在此鼓舞了起来,毕竟大宋现在能够以自己性命担保的人,除了武松就没有其他人了,因为大部分人听到辽军都是闻风丧胆。

当然也不排除有胆大的,不过这些人刘明确实没有见过,自从宋朝签订了盟约开始,生活就已经进入了相对和平的阶段,自然也就没有了那么多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