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开局截胡潘金莲

第六十八章 会试开始

字体:16+-

第六十八章 会试开始

这几日武松到是了的清闲,完全没有想象中游手好闲的人来找茬,大家都在刻苦读书。

到了考试的日子,武松竟然看到曾布家的仆役竟然来了,给武松带路,等到武松到了考场,曾布朝他点了点头,就让他进考场了。

宋朝考试科目虽然屡经变革,但有四个科目差不多是必考的:诗赋,经义,论,策。

殿试通常都是试策。

各个科目各有其功能,用宋朝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一进考场,紧迫感就出现了。

前面的题目确实难不住武松,毕竟武松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很多东西答起来得心应手。

第一题,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这一题自然不难,解释大概就是: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这一题确实不难,但是你要想写的有道理还是有一定难度,毕竟不是每个皇帝都是宋徽宗,况且考试你要先入了曾布的眼,然后才能说宋徽宗。

不论什么都往改革方面上扯,往新党上面些,这样还可以迎得新党的欢心,毕竟现在是新党得势。

其实本题不是让你写如何做榜样,那样就落入了下成,因为没有考虑到《大学》本身开篇就提出的一个思想,那就是“修齐治平”

所以武松从一下几个方面写到:

第一个方面是“《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说国君应该爱民如子,至于如何爱民,武松就觉得穿插改革的一些观念,当然为了让宋徽宗更容易接受,还可以提出一些民富国强的好处,比如,明富国强,得以促进礼乐的发展,礼乐六艺的发展,得以发展国力,此乃千秋之业也。这样既迎合了新党,又给宋徽宗画了一个以后的美好大饼,顺便告诉他那么做的功绩。

第二个方面就是以下摔上了,也与此次题目的主题想合起,武松主要写的是改革,自古从上到下,以做表率之意,“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当然想到皇帝是宋徽宗,武松还是加了些修饰语,大抵就是告诉宋徽宗以后人人会效仿他言行,以此为标准吧,吹捧到武松都感觉头大。

第三个方面就是“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这俩方面都体现了道德与仁义在治国理政上的重要性。

第二题考的诗经义

“经义”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萌芽于汉唐,形成于北宋。经义与选举制度的变革和学术风习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北宋熙宁贡举改革中,王安石利用经义作为统一士大夫思想的工具,对北宋后期的学风和士风产生了诸多影响。在古代文体史上,宋代经义文是明清八股文的雏形,它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题型、结构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八股文的一些特征。

简单来说就是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这一题到是不难,武松轻松的就答出来了。

武松又读了几遍,

要将文章写的曾布可以看进去,宋徽宗可以看进去,这个难度可不低,武松只能尽力而为,毕竟一个实干派,一个享乐派。

这次考试也是武松心里对于拿第一最没底气的。

当进士不难,只要你有真才学识,写的文章能入新党的法眼,曾布也是一个能人,不会嫉妒你的本事。

当时想到宋徽宗,相信只要是穿越到北宋的前辈们都不会对此人抱有什么大的希望。

宋徽宗此人如果去搞艺术确实是个好手,其他的还是洗洗睡吧。

武松看了看自己的瘦金体,心中暗想道:能不能搞定宋徽宗,就看看这个。

宋徽宗在字体和书画上的成就确实很高超,后世评价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若以帝王为例,他只能算是亡国之君;但以艺术价值为尺,他因皇家艺事、皇家收藏为后世留下众多无价之宝,他本人的艺术成就更是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陈寅格先生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所以说这就叫投其所好,

这在文人之中来说不丢人,毕竟官场就是如此。

看到周边的人还在低头写文章,武松闲来无事只能继续读一读自己的文章,又将其润色一番。

文章大体的意思就是,我支持新党的改革,但是这个改革不能累着宋徽宗,幸亏当年武松读过康有为传,所以文章中还是写了很多好的句子,改革这一关应该可以过去了,如果是曾布的话绝对是第一,但是最后决定的是宋徽宗,所以这字体和投其所好的话语就看能不能入了宋徽宗的眼里了。

又仔细看了一番后,武松确定自己的卷子没什么问题,也就趴着休息了一会。

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武松都感觉到太难熬了,终于卷子被收走了。

武松看到卷子被收走了,也是大出了一口气,大部分都已经过完了,如果能中会元,那么后面的殿试也就好说了。接下来就是回去等待自己的成绩。

也是老规矩,卷子必然是会被封住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