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穿Prada的恶魔》么?一件好的衣服可以起到改变自我价值的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消费主义价值观一直盛行的根基性原因。
你讲排场,轻松自如地看待金钱的流入与流出,对于你来说,花挣来的钱既是抵消你挣钱时的辛苦,也能让你更有价值感。他却不怎么响应你的“消费主义”号召,花钱的风格和做人一样谨慎,显得颇有些抠门和不入流。于是,当排场老婆遇上了抠门老公,你们之间就有了无休止的战争上演。
排场老婆也罢,抠门老公也罢,这不过是透射了早年生活的不同图画,没有孰好孰坏。但是如果俩个人全然站在对于自己内心舒服与否的角度上做出选择,矛盾的发生就会不可避免。
情感故事:当我的随兴碰上你的严谨
主人公:Tracy 某时尚品牌公关部经理 35岁
Sam 某大型科研机构项目负责人 40岁
“蕾丝至少要拥有一个系列才能算是有品位,鞋子一季至少得有五双以上才入流。”Tracy所在的时尚品贸易公司内部交口相传着这样的消费观念。不论是20、30、40,年龄不能成为你落伍的理由。享受生活,不能仅仅为了柴米油盐而奋斗。
Sam所在的科研机构里面,一切表明现象都是过眼云烟,只有最最真实的,才是最最本质的。每年多次的交流和互访活动让Sam很清楚国外的生活,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够用就好,不必追求那些所谓的潮流。
两个人在消费观上的差异让他们经常闹得不欢而散。Tracy很讲情调,经常会花钱买一些小小的奢侈品来奖赏自己和老公,但是她煞费苦心的安排,常常让那个过分实际的老公搞得兴致全无。比如,她会在老公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一瓶法式名品香水,而老公却说不如退掉香水,把钱交了这个月的物业费;过年预定了浪漫的澳大利亚珊瑚之旅,老公却说不如带全家去郊区住两天更实际一些……至于日常开销上,Sam是能省则省,而Tracy是能花就花,还要变着法子花得让自己舒心。Tracy有时也觉得自己似乎有点过分了,但她就是控制不住,而且似乎老公的太抠门也成为了她花钱的理由。
当有了宝宝,消费支出的问题,似乎就更加敏感了。城里的房子虽然方便,但是当生活正式从二人世界升级为三口之家,家里的环境就多少显得有些局促了。Tracy一直喜欢同事欣欣在郊区的那个一百五六十平的大房子,空气清新,阳光充足,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漂亮露台和小花园。平时可以组织家庭派对邀请朋友前来做客,随时开车去度假也很方便,这可是Tracy一直向往的“中产生活”,最重要的是,这个小区的配套非常好,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双语制的,但是以前几次建议都被Sam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无奈,宝贝女儿只能一直跟距离不远的跟奶奶住,俩人平时晚上下班去陪陪,周末才能接回来。今年,宝贝该上学了,房子问题再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次,为了宝贝女儿能上个好学校,换房子总该是名正言顺了吧。但是Sam仍然抱着他的“抠门”理由:花园洋房的舒适生活虽然并非支付不起,但是,如果房子买在郊区,每天的交通和时间的花费就会大大增加,各种生活成本也会大幅度提高,这样太不值当。现在这个七八十平米的房子,虽然小了点,但是离工作单位近,周边的配套也更全面。附近的幼儿园可以全托,干嘛非要劳师动众的去郊区呢。
要是为了平时花的那点小钱争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这次买房是个大事,Tracy打定主义要让自己多年的梦想成真,Sam却一定要治治老婆这个虚荣消费的臭毛病,于是,两人谁也不让步,以前生活里面的小小不满也都在这个时候爆发出来,战争升级也就不可避免了。
心理观察:金钱观,透视着人格分歧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在幼年一岁半到三岁半时期要经历一个肛门期,这一时期是幼儿学习控制自己排便的重要时期。而消费观念的抠门还是浪费,从人格发展角度来看,便是一种肛门期固着现象。弗洛伊德认为,这时的幼儿以肛门的忍、排便行为为快感来源。这时也正是对儿童进行便溺训练的时期。如果训练过严或过松,会导致肛门期的固着作用。结果是,到了成年期,要么过分拘谨,小气,固执,高度有条理性,过分注意清洁和小节,表现为“肛门期停滞”人格;要么过分杂乱无序,邋遢,没有条理,不拘小节,表现为“肛门期排斥”人格。
如果在这个特殊时期,幼儿没有经过排便控制训练,频繁排泄,自控能力差,就容易造成过分追求满足和欲望释放的…… 长大之后,出现“排放型”人格。所谓排放型人格,就是追求挥霍和享乐,在花钱和生活层面追求及时满足,不善于自律和延迟满足。
如果这种小时候的排便控制走到控制过度的极端,无法正常地满足自己排泄的欲望,就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过分控制的他律性和强迫性。长大后,出现“便秘”型人格。这类人在金钱观念上显得非常抠门,该花的钱和不该花的钱都管得很紧,没有太多弹性。
那么,Tracy和老公似乎正处于两种极端人格之上。一个随兴的,及时满足自己欲望的老婆,另一个是刻板的,延迟满足并自律苛刻的老公,难怪会发生如此多的摩擦。这种金钱观念上的摩擦其实反映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人格的碰撞。
欲望,释放还是抑制?
排场老婆也罢,抠门老公也罢,在金钱观念上的分歧反映了他们彼此对于欲望是满足还是控制,是压抑还是发泄的不同心理模式。这不过是透射了早年生活的不同图画,其实,没有孰好孰坏。但是如果两个人全然站在对于自己内心舒服与否的角度上做出选择,矛盾的发生就会不可避免。
不如大家在做决定的时候,更从家庭整体的角度上去考虑,彼此在心理上多一些相容,少一些相斥,彼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演绎不同版本的家庭财政解决方案:
Tracy版:如果排场型消费给家庭造成“月光族”的可能命运,那么她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更多地三思而后行。
思考1:在想要花钱的时候稍微停留几秒钟,问问自己,是否需要花这个钱。到底是想通过花钱来释放内心的欲望,获得一时的满足,还是获得一个长远的好处和投资。
思考2:在跟随“消费主义”潮流之前,考虑一下自己的现实经济状况和长期的远景,更理智地看到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在工薪阶层应有的尺度,抵消他们的“温柔催眠”。
思考3:转换一下花钱的角度,比如学习一个新的课程,结交一些好朋友,去一个有益的地方。同样是花钱,但是帮助自己建立一个更为丰富的内心,克服掉“拿钱能买到价值”的心理暗示,自然就会抵御一些外在**。
Sam版:如果过分的抠门降低了家庭应有的生活水平,那么他的解决方案可能是需要更安心地享受消费带来的愉悦。
享受1:当你决定购置一件家用产品时,降低上网比对各种产品质量,看论坛各种信息反馈,“抠门”产品细节质量的时间。学习亲临现场体会,当机立断。要知道,没有一件产品是完美无缺的,偶尔享受一下潮流消费带来的乐趣,也不为过。
享受2:当她生日的时候,不一定非得给她买一件“实用”得着的东西,偶尔尝试一下精神价值高于实用价值的消费。比如,给她在她喜欢的酒吧订一个座位,提前安排一大束鲜花,并当场请人或自己为她献唱一首。女人永远是精神动物,此时无形胜有形。
享受3:满足自己女人的合理要求被视为“骑士精神”的最大精髓。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对女人俯首称臣的骑士,听取她的意见选择你们所居住的房子,以及一些日常用品,她只会更加爱你。相信她,她有能力把家打扮成令你们都满意的安乐窝,给你最大的惊喜。
Tips:为什么普遍上男性花钱比女性“抠门”
心理学上有一项研究可以很好地说明,为什么男性普遍上花钱比女性“抠门”。实验是这样的:研究者要求男女被试执行一项任务,然后说明他们在任务完成后可以付给自己和别人多少钱。结果发现,男性被试倾向于付给自己钱多而付给别人钱少,女性被试则倾向于付给自己钱少而付给别人钱多。心理学家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反映了一种倾向:女性对自己所含价值的估计低于男性对自己所含价值的估计。
这个研究也可以说明这样一个心理事实:女性较注重花钱,其实在心理上,她们希望通过花钱和消费找到一种自我价值,提升女性自我的好感度和认同度。
花钱讲排场的女性认为,不同而多样的服饰及包装能够增加她们的个人价值和在男人那儿的好感度。
而对于男性来讲,他们心里总有一种理性的“经济价值观”,不需要通过多付给别人钱而提升自我价值,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更多的价值。所以男性更倾向于“工作”,而对“消费”不太感冒,在消费行为中也显得“抠门”得多。
爱商储备站
夫妻理财互动三大原则
折衷原则。对于一些拿不定主意的消费都要来一个折衷考虑。比如房子,折个中就是个一百来平米,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地点折个中就是近郊区,而生活所需物品的购买折个中就是:既不炫耀,又不太廉价的物品,比如等待好牌子打折期去购买。
中性原则。这里所谓的中性原则,就是理性和感性的中间主义,左手理性,右手感性,来个平衡。在买品牌的时候不要老想着又被暴力商家宰了一刀,同时想要随兴消费时考虑一下商品的长远价值。比如,一件衣服,至少能搭配已有的三件衣服,而且在以后的五六年基本就难以过时,质地也不错,那么就是好衣服。
独立原则。做任何的消费决定,都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看法,避免被牵着鼻子走。抠门老公易犯的错误可能是被他人的负面评论带领,排场老婆则容易被他人的良好评论带领。那么,双方都要辩证性独立思考,综合正反评论,独立选择最适合家庭的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