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野心才会成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上到处都是谨小慎微、满足于现状、惧怕未知与挑战的人,而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员工,始终犹如稀有动物。
很多人虽然颇有才学,具备种种获得老板赏识的能力,但是有个致命弱点:缺乏挑战的勇气,只愿做职场中谨小慎微的“安全专家”。对不时出现的那些异常困难的工作,他们不敢主动发起“进攻”,一躲再躲。他们认为:要想保住工作,就要保持熟悉的一切,对于那些颇有难度的事情,还是躲远一些好,否则,就有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结果,终其一生,也只能平庸。“职场勇士”与“职场懦夫”,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别。
不要认为老板整天只是打打电话,喝喝咖啡而已。实际上,他们只要清醒着,头脑中就会思考公司的行动方向,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时间,因为一到下班时间就率先冲出去的员工不会受到老板的喜欢。即使你的付出得不到什么回报,也不要斤斤计较。除了自已分内的工作之外,你应该尽量找机会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公司觉得你物超所值。
渴望成功,渴望与老板走得近一些,再近一些,是多数员工的心声。如果你也在其列,那么当一件人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难工作摆在你面前时,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不断重复“根本不能完成”的念头,更不要抱着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这等于在预演失败。用行动积极争取“职场勇士”的荣誉,怀着感恩的心主动接受它吧!让周围的人和老板都知道,你是一个富有挑战力、意志坚定、做事雷厉风行的好员工。这样一来,你就再也不用愁得不到老板的认同了。主动工作、积极进取的员工,才可以尽快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获得成功。
在生活中,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雄心,那就表示他很有抱负,他会很高兴。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野心”,那就表示这个人占有欲很强,好像要抢走别人的东西似的,他会很不高兴。自古以来,“野心”在多数情况下是个贬义词,不过,现在有心理专家研究表明,“野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野心”是如何形成的?“野心”到底靠什么建立?为什么在对待事业上,有些人充满“野心”和活力,而有些人则没有?
案例20:美国《时代》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迪安·斯曼特研究发现,“野心”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人类通过拥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资源。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野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个“零和游戏”:你多占了资源,别人所拥有的就少了。根据这种说法,大家应该都有“野心”才是。但事实上,人与人在“野心”方面有很大差别。
这些差别引起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学者的关注,他们力图从遗传及个体差异、家庭出身、社会影响上寻求答案。
在遗传方面,斯曼特说:“野心’可能是会遗传的。”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家族很有“野心”,你可能天生就具备这份素质。
人的性格也会影响“野心”。有些人总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不满,他们总有一种忧患意识,正是这种意识让他们产生焦虑感。焦虑、孩童时有被剥夺感的人,容易在生活中寻求过度补偿而显得“野心”勃勃。
从家庭出身来讲,穷人家的孩子要为生存而忧虑,可能与生俱来就有“野心”,但也不排除悲观失望、不思进取者。在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可以获得的东西虽然很多,但也有懒惰、挥霍无度的人。总之,研究表明,上流社会之所以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有“野心”,有钱不是主要原因,家庭影响和父母对孩子成功理念的灌输起重要作用。
社会大环境也对人的“野心”有很大影响。这和家庭影响有些类似,当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接触时,如果他总是遇到有“野心”的人,那他也会身不由己产生一些想做事业的想法,如果他身边都是一些没有理想、没有“野心”、得过且过之辈,即使他有“野心”,也会被人讥笑为疯子,久而久之,打消自己奋斗的念头。
为了做好事业,我们一定要怀有“野心”,对于未来要抱有良好的愿景,只要可能,都不妨尝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在对待“野心”这个问题上,如何做到既促成事业进步,又不伤害别人的利益和自身健康呢?那就是保持适度。
“野心”过大,会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当现实不能满足自我的要求时,就会产生焦虑、暴躁、敌意、对抗情绪,对内损害个人健康,对外影响人际关系和外部环境。
“野心”没有止境,所以要懂得将它调整在一个合适的限度之内,让它充分发挥对人的激励作用而不伤害人。
案例21:陈萍只有23岁,却已经是某家大型保险公司的部门经理了。她讲述了自己的发展历程:
一次,公司总经理来我们分公司主持会议,为了鼓舞大家的工作热情,总经理让我们各人当众说出自己的梦想。轮到我时,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实话实说:“我希望当上部门经理,成为管理者。”总经理不但没责怪我,反而笑着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我们保险行业的员工就需要这样的野心。”会后,总经理便通知我去另一个分区担任经理一职。尚未有业绩便获晋升,这在我们保险公司是第一例。
对权力的向往并不是坏事,职场的野心其实也是一种自我鼓励的力量,适时地向领导表达自己的野心,然后不断地努力,新人也会有快速晋升的机会。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
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在成长,我们则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蜕变,迎接更绚烂的明天。
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来就要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并且应该成为这样或那样非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原因何在?
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应的代价。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不愿遭遇任何阻力;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越过那些艰难的梯级。
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取面包。”而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
案例22: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美德的圣殿,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顺序,即必须经过前者的座位,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
一个人的品性是多年行为习惯的结果。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变得不由自主,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无意识地、反复做同样的事情,最后不这样做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形成了人的品性。人的品性受思维习惯与成长经历的影响,人在一生中可以做出不同的努力,做出或善或恶的选择,这些将最终决定一个人一生品性的好坏。
案例23:刘松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总经理。他刚到公司的时候,从事的是广告业务员的工作。当时他的上司是一位十分能干的人,一日,这位上司找到刘松,并对他说:“你非常优秀,我相信你能够变得更加优秀。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同意,以后将对你的薪金做出调整,我的意思是说,以后你的底薪没有了,只按广告费抽取佣金,当然抽取的比例要比以前更大。”显然,这给刘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且对于刘松当时的生活情况来说,无异于给他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但刘松知道上司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何况这也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刘松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刘松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一些不好对付但十分重要的客户,而且他给自己定下了两个月的期限。其他业务员认为要想争取到这些客户无异于天方夜谭,而刘松却满怀信心地一一拜访。
第一天,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与10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两个谈成了交易。在第一个月的其他几天里,他又成交了两笔交易。到了月底,10个客户中只有一个还不买他的广告。同事们都认为刘松已经算是
大功告成了,至于剩下的那个“难缠的老头儿”,已经没必要再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但刘松依然没有放弃。第二个月,刘松一边发掘新客户,一边锲而不舍地说服那位老人。每天清晨,那位老人一开商店的大门,刘松就进去和他谈广告的事情,而那位老人总是回答:“不!”
第二个月就要过去了,这一天刘松又来到了老人的商店,老人的口气缓和了许多:“你已经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我身上,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并没有浪费时间,和你打交道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即使你不买我们公司的广告,我也从你身上锻炼了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
老人笑了:“年轻人,你很聪明,也十分踏实肯干,我相信拥有你这样员工的公司一定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我决定买一个广告版面。”
敢为别人所不敢为,你就有可能成为强者,成为幸运儿。而幸运可能会使人产生勇气,反过来勇气也会帮助你遇见好运。
案例24:有一个可怜的失业者,他为人忠厚,从不逃避工作。他渴望工作,却总是被抛弃在工作的门外。尽管他曾经努力地去尝试,结果依然是失败。这一切原因何在呢?
回顾以前的工作经历我们发现,尽管他曾经做过许多事情,但总是觉得负担太重而逃避。他渴望过上一种安逸的生活,将无所事事看成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年轻的时候没有珍惜机会,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梦想成真,可以无所事事地生活了,但是这个他原本渴望的“美好生活”,现在却变成了一枚苦果。
贪图安逸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很化,只有勒奋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这个人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改掉自己好逸恶劳的恶习,努力去寻找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境况也逐渐有所改变。
不轻言放弃,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生活中,当我们陷入无所适从的状态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与其把目光放在无法挽回又让人沮丧的事情上,何不把焦点放在“生活里还有值得感谢的”或“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上呢?
学会与自己做朋友,在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积极地去面对,而不是自己抱着自己的伤痛天天闷闷不乐。
案例25:爱德华将军毕业于闻名世界的西点军校。他在一次军事学习中,不慎被手榴弹炸伤了左小腿,医生不得不把他的小腿给截掉。等着退伍几乎成了他不可避免的结局,更令人伤心的是他失去了昔日在棒球场上的勇猛劲头,从此,在球赛里爱德华只能用棒击球,而由别人替他跑垒。
英年残疾,几乎使爱德华痛不欲生,他想用自己的勇气改变这一残酷的现实,他相信自己,并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一天,他将球击出后,推开了替他跑垒的队友,忍着伤痛,自己一瘸一拐地跑了起来。当跑到第一垒和第二垒中间时,他看到对方球员已接到球,正向守第二垒的人扔过去,他闭上眼睛,头朝前地滑入了第三垒。当裁判员喊出“安全”的口令时,爱德华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几个月后,他向上级请战,带领一个中队到一个地形十分复杂的地方演习,并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时,他知道尽管自己身上有着不可弥补的生理缺陷,但他再也不用担心被调离自己所热爱的军队了。
后来,爱德华被晋升为四星将军,而且还能跑步。听到他创造的奇迹后,一些新闻记者来采访他。他说:“失去一条腿,教会了我一个真理,那就是一个人受自己缺陷的限制是可大可小的,这取决于你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关键是应该注意发挥你所具有的长处,而不是老记着自己的缺陷。要心中有自己,自己跟自己做朋友。”
通常,我们会想着怎样才能与别人愉快相处,会反问自己为什么和别人做朋友很难。其实,我们忽视了最重要的第一步:成为自己的朋友。只有成为自己的朋友,你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与别人相处。试试下面的办法,你会喜欢上自己:
1.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比如你的背景、你的过去令你有所遗憾,但如果学会了微笑着接受现实,你会感觉轻松很多。
2.敢于正视自己
假如自己平凡,就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平凡;假如自己卓越,也要敢于直面自己的卓越。始终真诚地对待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保持诚实,坚守自己的道德标准,真诚地对待自己,不要为了虚荣自欺欺人。
3.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对自己提出苛刻和过分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原谅自己小小的过失、过错。
4.不要拿自己与其他人对比
自己成功与否由自己的生活目标决定。如果你已经拥有自已需要的一切,与他人比较就是毫无意义的。
5.跟自己做朋友,永远都会有朋友
和自己做朋友,可以不受时间、地域以及空间的限制。和自己做朋友是一种心态,只要心中有自己,面对自己的那份心灵,你就是在和自己相处、和自己对话。你可以在烈日下闭目遐想,也可以置身于繁华的闹市,你可以在急速行走中回味生活,当然也可以在闭目养神中享受清闲。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
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只有做最好的,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人类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在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本性。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是一句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人类的历史,充满着由于疏忽、畏难、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
案例26:在宾夕法尼亚的奥斯汀镇,因为筑堤工程没有照着设计去筑石基,结果堤岸溃决,全镇都被淹没,无数人死于非命。像这种因工作疏忽而引起悲剧的事实,在地球上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无论什么地方,都有人犯疏忽、敷衍、偷懒的错误。如果每个人都能凭着良心做事,并且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那么不但可以减少惨祸的发生,而且可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
案例27:在某大型机构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句很让人感动的格言。那句格言是:“在此,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追求尽善尽美”值得做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格言,如果每个人都能实践这一格言,决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善尽美的结果,那么人类的福祉不知要增进多少。
要实现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有非做成不可的决心,要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而世界上为人类创立新理想、新标准,扛着进步的大旗,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就是具有这样素质的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他绝不会成功。
有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一个人养成了敷衍了事的恶习后,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会轻视他的工作,从而轻视他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就会造就粗劣的生活。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做着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所以粗劣的工作,实在是推毁人的理想、让人生活堕落、阻碍人前进的大敌。
大部分青年并不知道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忠实履行日常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的。只有尽职尽责地做好目前所做的工作,才能使他们渐渐地获得价值的提升。相反,许多人在寻找自我发展机会时,常常这样问自己:“做这种平凡乏味的工作,有什么希望呢?”可是,就是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极其低微的位置上,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来,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使自己有发挥本领的机会,满足心中的愿望。
做完一件工作以后,你应该这样说:“我愿意做那份工作,我已竭尽全力、尽我所能来做那份工作,我更愿意听取大家对我的批评。”
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在工作中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已只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我们应该永远带着热情和信心去工作。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而失败者正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