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开局救场郭德纲,于谦惊了!

第37章 师傅换个车吧,装酒

字体:16+-

“师傅,明天你换个大车吧,这车里放东西的空间太小了!”

“你还想放什么?”

于乾不知道,这一会儿,后座上凭空出现了几箱酒和几条烟,挤得萧琪非动都不能动。

“剩最后一个宝箱了,看看是什么?”

萧琪非一点宝箱……

【恭喜宿主抽取到4级宝箱:现金1000元,相声属性为2级。】

看着身边的酒和烟,萧琪非想,什么时候可以抽到一级宝箱?不知道奖励是什么?

说话间,车停在郭德刚家地下车库里。

于乾下车,领着萧琪非往里走。

书房里。

“来了?坐,刚沏好的特级普洱茶,来,尝尝。”

郭德刚平时不爱社交,唯一的爱好就是待在书房里看书、练书法。

了解郭德刚的人都知道,他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如果出去应酬,桌上有陌生人,郭德刚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他不走,我走!

开始说这些的时候,很多人不信。

后来,很多朋友证实,大家也就都信了。

“我是读书人,虽然说外界有些人把我传得跟土匪似的,但实际上我愿意(称)是个文人,我不齿于这样做。喜读书爱读书,有暇得读有资能读,世间乐未过如此。”

这是郭德刚的真心话。

就连他的儿子郭琪琳,他也是这样要求的——

可以没文凭,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不可以不读书,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在学校不读,在家一定要读。

并自信地认为,他让儿子读得《二十四史》《清史稿》等,会让儿子受用终生。

如果你不信,请看下面这段读书笔记:

任你风花雪月,任你梅兰菊竹。大周后的琵琶蒙上了尘土,小周后的金缕鞋也被踩碎了明珠。脱下五爪龙的依然是李煜,冒雨乘舟泪洒姑苏的却不再是帝主。明德楼下,纱帽白衫龙颜垂地的时候,可曾想起林仁肇和潘佑?独上西楼,泪撇清秋,盼小周后出宫时你又可曾怒吼?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惜,执掌乾坤叱咤风云需要的是另一种风骨。上天多少有些垂佑,“熙陵幸小周后图”的迷失,也算权且遮羞。美妙的词引来无限的苦,牵机药到底是怎样的毒?再别南唐,再别后主。

说是出自作家之笔,也没有几个人反对吧?

爱读书的郭德刚,对于人情世故了解得很是透彻。

自然,看人,也看得很准。

这也是经过时间的鞭打才开悟的。

不过,萧琪非的出现,却让他如坠雾里。

这个小保安,突然叫他“德刚”,他不生气。

但上台后却凭着不太顺溜的嘴皮子,撑下了第一场演出,着实让他吃惊。

就在早上,他和于乾通电话,讲了心中的疑惑。

于乾说,今天,他安排萧琪非去湖广会馆剧场演出。

后来,于乾又打过电话来,说张赫伦把孙跃整过去了,跟萧琪非搭档来一场。

因为说好的于乾和萧琪非搭档,来不了了,张赫伦只好请一个大点的腕过来救场。

“那好吧,既然这样,演出完,你带孩子过来一趟,我们好好聊聊。”

于乾明白,郭德刚这么说,就是开始安排“捧”萧琪非。

在德云社,郭德刚总能找到徒弟们的优势,并指导他们发扬光大。

比如,岳耘鹏的耍贱卖萌;

高锋的瓷实规矩;

栾耘平的领导正义;

张赫伦的帅卖怪坏;

孔耘龙的装逼充愣;

曹赫阳的聪明伶俐……

这些,都是经过长期的观察、磨合才总结出来的。

把这些特点放大,再加上扎实的基本功,想不火都难。

在于乾和萧琪非到来之前,郭德刚跟孙跃通了个电话,大致了解了今天的演出情况。

“琪非啊,你对自己今天的表演,打多少分?”

此时,郭德刚看着萧琪非,眼神里透着些许赞赏。

“自己打分?不敢。”

萧琪非犹豫了一下,还是谨慎地回答。

他面前坐着的,可是当今中国相声界,数一数二的人物。

自己虽然借助系统,能够上台演出,但在他们看来,肯定是处在幼稚阶段。

怎么能给自己打分?

怎么打?

说30分?

不及格?

那你上台干什么去了?

是想砸德云社的牌子吗?

说70分、80分?

自吹的嫌疑很重。

虽然郭德刚说过,30岁之前不狂没出息,但自吹自擂总是让人生厌的。

“如果要打分的话,我觉得,在场的伦哥和孙跃老师都可以。我自己给自己打分,不妥……”

这句话,郭德刚还是满意的。

“那我改一种问法:你对于传统相声与时俱进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更大了。

萧琪非略显尴尬。

于乾急忙打圆场:“德刚啊,你这问题能写一篇万字论文了,他一个孩子,怎么能回答?”

郭德刚依然不肯放过他。

“没什么,不过是探讨,或者说聊天。既然琪非已经开始登台,就应该捋清一些东西,不能只顾低头走路,还要知道自己往哪里走。”

话说到这份上,萧琪非觉得再推脱,那就显得虚伪了。

“我觉得,传统不能丢,但一个段子,谁上台都一样,不行。这次,我就是只使用了托妻献子的前后逻辑,以那句俗语作为引子,讲出一贵一贱和一死一生间带有讽刺意味的交情;至于托妻献子的框架,没有改,结尾则改成了‘你都托妻了,我只好献子了’,来烘托气氛,达到极具讽刺的艺术效果。”

萧琪非说完,停住。

先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郭德刚,又看了一眼低头喝茶的于乾。

老两口好像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萧琪非的存在似乎是个多余。

其实,郭德刚是在思索。

不客气说,《托妻献子》这段相声,德云社各队都说过,不说外面的相声演员,只是内部就有十几种版本。

但最后的结尾几乎都是一样的。

改的只是其间的故事和人物。

唯独这次,还是“托妻献子”四个字,意思却被萧琪非拆分了。

你都托妻了,我只好献子了。

这是一种以前没有想到过的诡异的逻辑。

他也问孙跃了,现场效果如何?

孙跃说,最后很多观众都站起来鼓掌。

站起来鼓掌说明什么?

对演员的肯定。

说明这个包袱,响了!

不过,老郭还是有点担心。

现在各队演员很是繁忙,每一个段子,都让他审核也不现实。

如果大家都学会了这一招,最后都来个大变通,出了乱子怎么收场?

郭德刚边思索边看看于乾。

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