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医生的预言奇迹般的失效了,霍金不仅没有因病去世,反而在科学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已经有能力给简幸福了。所以,7月15日,这对一路走来的患难情侣终于修成了正果。
结婚之后,简意识到自己要尽一个做妻子的责任,在继续发展自己学业和事业的同时,更要照顾身体状况日益恶化的霍金。婚姻是一个“家”,“家”的分量很重,简对这个家到底付出了多少,世人无法进行衡量。但在一些平凡的小事中,简的行为却体现了一位著名科学家背后的伟大女性的无私奉献。
(1)第一次临时安家
霍金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名声越来越大,结婚一周之后,他就接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学术会议的邀请。霍金夫妇先预租了剑桥大学正在建造的一间公寓,便一起赶赴美国。
康奈尔大学的学术会议需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横在霍金和简面前的是:他们的食宿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在简看来,康奈尔大学的后勤服务简直是糟糕透了,所提供的公寓距离学术会场有1公里远,这对行动不便的霍金来说存在很大困扰。若是他依靠手杖行进,往往会花费很长时间,并且行进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无法意料的意外,他们也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这时候,简就理所当然地扮演起了霍金手杖的角色,每次召开学术会议,简都会很小心地把霍金从公寓搀扶到各个会场。而在饮食上,两人的伙食需要自费,当时他们是靠奖学金生活,根本支付不起食堂的饭食费用,但是公寓的厨房中没有任何炊具,简不得不跑到商场买来各种烹饪的工具,这也是她平生第一次置办这些。霍金和简就在这个狭窄的三楼公寓里,安了一个临时的家。
但同时简也发现,作为一位物理学家的妻子,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甚至把所有物理学家的妻子比喻为“物理学的寡妇”。在物理学领域,物理学家都在潜心研究,这个圈子中存在很激烈的竞争,物理学家不得不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所以作为他们的妻子,往往是被忽视的。这就意味着妻子们要做出一些牺牲,要在被忽视的时候,依然照顾好丈夫的生活和起居。因为霍金的生活不能够完全自己打理,日常生活中的起床、休息、洗澡,甚至上厕所,都需要简照顾,所以简做出了更多的牺牲。她告诉自己,她爱着霍金,她需要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
简初为人妻,她不知道生活中的艰难远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康奈尔大学,霍金曾经因为受凉而大咳不止,咳嗽的剧烈程度令他喘不过气来,脸憋得紫青。简第一次见到霍金咳成这个样子,立时惊慌不已,霍金非常费力地平息了一下呼吸,示意简捶打他的后背,简这才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经过一番捶打,霍金又坐下来休息了好一会儿才平复下来。但是这次事件一直令简心惊不已,这是他病情的症状吗?以后是否还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会比现在更严重吗?简不敢再想下去了,等待他们的未来又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康奈尔大学的学术会议终于接近尾声了,简和霍金迫不及待地赶回了剑桥,或许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两人才会体会到一丝安心吧。
(2)“家”的意义
回到剑桥之后,霍金和简却惊奇地发现,在去美国之前预租的公寓不复存在了。凯斯学院的财务给出了这样的答复:工程竣工之后,房子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已经全部租出去了,他们没有理由为霍金空着一个房间。
这令霍金夫妇很气愤,但事情已经如此,眼下最重要的是找一个安身之所。霍金的导师西阿马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霍金在剑桥大学的另一个学院租到了一个住房,那套房子离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只有90多米,为霍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虽然这套房子的租期只有三个月,但暂时解了霍金夫妇的燃眉之急。霍金和简的临时住房便定在了小圣马利亚胡同11号。
住房确定下来之后,简就开始着手去往伦敦完成剩下一年的学业,她答应过父亲,一定会读完大学。这对新婚夫妇每星期只有周末才能见到。而在伦敦期间,为了节省费用,简每次回到伦敦的住处,都会把霍金那些关于宇宙学的论文打印出来。霍金的英语语法并不精练,但简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有着非常深厚的语言运用功底,每当周末回到剑桥,她就会担任起霍金的语法精练教官,这是简能够为霍金做的并感到骄傲的事情。
之后,霍金和简搬到了圣马利亚胡同6号,他们可以按月付租金,并且可以待到能买下这座房子为止,霍金和简都非常高兴。搬进去之前,简扮演起了“装修工”的角色。她爬在高高的梯子上粉刷墙壁,霍金就在一旁的轮椅上看着,一些友好的邻居以及简的父亲和弟弟也会过来帮忙。
后来,简怀孕了,但霍金的身体却每况愈下,简在待产的同时,也在尽心尽力地照顾霍金。1967年5月28日,霍金和简的大儿子罗伯特出生了,儿子的诞生令这个略显艰难的家变得欢腾起来,这是霍金和简的爱情结晶。但是,简立刻就体会到了作为母亲的艰辛——她要忙着写自己的博士论文;霍金的手指已经不能写字了,病情的恶化使得他需要更加频繁和复杂的护理;罗伯特也总是折腾得她精疲力竭……但她享受这种作为母亲的喜悦。1970年11月2日,霍金和简的二女儿露西出生了,1979年两人的小儿子蒂莫西也出生了。这段时间,霍金也开始在轮椅上生活,有了轮椅的帮助,简身上的担子轻松了一些。
三个孩子在慢慢长大,简经常会看着三个孩子在一处玩耍嬉戏,每当这个时候,她都感觉非常幸福,纵然苦累,但这也许就是“家”的意义。
(3)理想的家:乡村花园
或许霍金和简一直在紧张地工作,两人都感到了疲倦。三个儿女整天承欢膝下,霍金想到他们一家人还没有过完完全全在一起的时光,简也深有体会,于是他们决定去法国度假。
来到法国之后,简似乎找到了想要的生活。在那里,他们拥有了一个乡村花园,这里远离城市喧嚣,一家人可以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简也会带着孩子们去天文台上看望霍金,然后在天文台的草坪上野餐。那段时间是简最幸福的时光。
然而,在这期间,霍金感染了肺炎。在“结束痛苦中死亡”和“永远失去语言能力”的选择上,简为了霍金的事业和理想,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的这一决定,成就了“宇宙之王”的璀璨人生。
(4)“家”将不家
25年的婚姻历程,酸甜苦辣都有过。自己的事业、孩子的成长、丈夫的生活,这些统统都压在了简的身上,简从一个二十几岁的少女,成为一个饱经岁月的家庭主妇。然而她的这些付出,在霍金看来虽然不是理所当然,却是“没有必要明确说出来”,他认为这样有些庸俗。在霍金得到皇家学会会员的庆祝会上,霍金来到台上讲话,他所感叹和感激的都是一些学术研究,对于简的付出和孩子们的陪伴却是只字未提。讲话结束了,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简在为丈夫高兴之余,却是轻轻拭去了眼角的泪水。也许看到的人会以为那是喜极而泣,但他们却并不明白,这眼泪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委屈和失落。这些年,她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她有些累了。这段感情将近晚年,似乎也有些飘摇了。
但是真正成为这段婚姻阻隔的却是宗教信仰,简的一家都是虔诚的教徒,而霍金科学家的身份使得他成为一个完全的无神论者。观念的不同,使得简与霍金的家庭越走越远,不解、质疑不断包围着她,甚至还传出了她对霍金不忠的言语。这令她感到异常委屈,难道25年的相互陪伴竟这样经不起挫折吗?
或许,是该结束的时候了,继续下去只会令两个人神伤。1990年,霍金与简分居,5年之后,二人离婚,这段传奇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
简·怀尔德是一位传奇女性,她以女性的温柔善良,成就了霍金在科学道路上的辉煌。在霍金年少感叹命运的低谷时期,是她的出现让霍金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在霍金事业的艰辛道路上,是她的陪伴和支撑让霍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在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下,在全球演讲;在霍金病发命悬一线的时候,是她懂得霍金为了梦想勇敢活下去的决心,把霍金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也是她为霍金养育了三个儿女,为霍金创造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在霍金享誉全球,光鲜亮丽的背后,总少不了简含辛茹苦的身影。虽然她已经和霍金离异,但霍金和简却彼此感恩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