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传

霍金是学术明星,也是娱乐明星

字体:16+-

被誉为“宇宙之王”的霍金在科学界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当之无愧的学术明星。而霍金偏偏是一个不容易满足又闲不住的人,于是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娱乐界。开挂的人生使霍金成为影视歌三栖明星,进军娱乐圈的他又是一位十足的娱乐明星。

霍金是学术明星,他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如下:

(1)霍金辐射

1973年,霍金在接触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同时,并没有与其他人一样将这两个学科完全区分开来,而是在寻找二者的某种联系,或者说是把二者结合起来。

然而通过一番推理演算,霍金发现黑洞中的能量并不守恒,这完全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说一定是他的推理出现了错误。但是霍金几番演算下来,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不得不令他起疑——要么是演算过程有误,要么黑洞存在着我们还不知道的秘密。

霍金更倾向于后者,于是他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推导,终于得出了一个举世震惊的结论——黑洞可以放出辐射。这也就可以解释能量守恒的问题了,黑洞在“吞噬”一切物质的同时,也会放出相应的辐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

(2)量子引力论

1974年,霍金提出了量子引力论。他认为,在普朗克尺度中,时空并不平坦,而是处于一种粉末状态。量子引力中并不存在纯态,破坏了因果之间的关系,就会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上升到量子引力的层次。

(3)宇宙无神论

80年代初,霍金创立了无边界宇宙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其边界是无限的,宇宙不需要像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牛顿等人所说的那样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动力”,这样的“上帝论”是完全没有科学性的。而且,霍金的无边界宇宙理论也为“宇宙的起源”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背景。

(4)宇宙大爆炸

1988年,霍金与彭罗斯证实了黑洞中会形成一个奇点,这个研究基于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霍金发现,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奇点,时空就像一个渐渐鼓起的球面,从而不断弯曲。但这也只是一些不成文的猜测,到了1988年,霍金和彭罗斯把这些想法应用到了宇宙中,于是就出现了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就是二人获得1988年沃尔夫物理奖的奇性定理。

(5)《时间简史》

这本通俗易懂并畅销全球的科普读物成书于1988年。本书主要讲述了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用大众化的语言介绍了诸如宇宙、宇宙的发展、宇宙的本性等复杂的科学知识,还涉及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等天文物理理论。出版之后,立刻引起了很大反响,被译成40多种文字销往世界各地。

(6)身份荣誉

1974年,霍金因为“霍金辐射”的学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得此殊荣的最年轻的物理学家;1978年获得世界理论物理研究最高奖项——爱因斯坦奖;1979年担任卢卡斯数学教授,这是剑桥大学最受崇拜的教授职位,在霍金之前,只有少数诸如牛顿和狄拉克等人担任过。

看到这些,我们对霍金的印象已经形成了——一位日日忙碌于科室和学术讲坛之上的专家学者。霍金却喜欢拥有多重身份,这样的多重身份不是指他同时作为科学家、物理学家或数学家,而是跨领域的身份,比如:

霍金受邀参加过广播站台,这是电台嘉宾的身份;参演过几部热映影视剧,这是演员的身份;拍过几部精彩广告,这是代言人的身份;也参与过乐队的歌曲录制,又拥有了一个歌手的身份。

霍金这些娱乐界的身份,使得公众更为迅速而又全面地认识了他,他的形象和个人魅力也得到了非常有利的推广。霍金走出了科学领域,通过荧屏来到公众面前,让全世界更多的人认识他,并关注他。公众可以通过对霍金的了解,接触到更为广泛的科学知识。

霍金的学术成就奠定了他成为学术明星的坚实基础,也把一个充满传奇的“宇宙之王”的人生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他成为一个时代的学术巨匠。

当然,霍金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娱乐明星,正是因为涉足娱乐领域,他才会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公众在认识他的基础上,开始接近他的学术思想。可以说,霍金把自己演员、歌手、代言人的身份当作了自我宣传和传播学术成就的途径。试想一下,即便是再伟大的研究成果,若是不能为公众所知,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对于霍金来说,“娱乐明星”是“学术明星”的推动力,反之,“学术明星”便是“娱乐明星”的必然结果。这两重身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以说,霍金是当之无愧的学术明星,也是不可否认的娱乐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