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猪博弈是纳什理论中的一个经典例子,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约翰·纳什提出的。若一个猪圈里有一头大猪,还有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边有一个投放饲料的猪槽,与猪槽相对的另外一边则安放着一个可以控制猪槽投食量的按钮,假设我们按一下这个投食按钮,猪槽内便会出现10个单位的猪食,但是想要按这个按钮,则需要拿出2个单位的猪食作为成本。在此种情况下,假设大猪先走到猪槽边,它跟小猪的进食量之比为9:1;假设大猪和小猪同时到达猪槽,它们的进食量之比则为7:3;若是小猪先走到猪槽,那么它们的进食量之比则为6:4。最后,若是两头猪都非常有智慧,那么小猪便会在猪槽边等待着。
其实,小猪选择在猪槽边等待,让大猪去按下食物投放按钮的答案一目了然。即当大猪去按下按钮时,小猪在猪槽边会获得4个单位的猪食,当大猪走到猪槽边时看似还有6个单位的猪食,实际上扣除按按钮所需要的2个单位的猪食,大猪最终得到的只有4个单位的猪食;若是小猪和大猪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猪槽,那么它们所获得猪食的比例为1:5。
若是小猪选择按投食开关,大猪在猪槽边等待,那么当小猪达到猪槽边时,大猪已经吃下了9个单位的猪食,小猪只能获得一个单位的猪食,所以小猪最终的收益明显小于它选择行动的成本,这样计算得出小猪最后的净收益为(-1)单位的猪食。假设大猪也选择在猪槽边等待,那么小猪的纯收益将为0,而且小猪选择等待的成本也是0。由此看来,不论大猪是选择主动行动还是等待,小猪都选择等待的收益要高于选择行动所获得的利益,这便是小猪在此次博弈中的占优策略。
我们可以将小猪的这种方法称为“坐船”,或者“搭便车”,暗示人们在某些情况下,若是选择注意等待时机,将是一种明智之举,即,不为才能有所为。
智猪博弈告诉人们,当在博弈赛局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时,应该学会选择这种等待的占优策略。不论是在竞争中,还是博弈中,参与的双方都在绞尽脑汁让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这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假设对方与你具有同样的理性和智慧,那么他是否会选择和你同样的做法呢?其实,博弈就是一场斗智斗勇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