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博弈(Chicken Game)这个名词其实是一种翻译失误的产物,在美国口语中Chicken的释义代表了“懦夫”,因此,它应该是“懦夫博弈”,但是这种音译的失误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理解。
假设我们设定一个情景,即两个人狭路相逢。若是其中的一人想要主动行动,攻击对方,而另外一方则选择后退让路,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主动行动的一方便会获得胜利,即获得最大的收益。若是双方都选择退让,那么可以称为平局;若是自己一直主动出击,但是对方选择了退让,那么最后的获胜者就是自己,对方则成为失败的一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双方都选择前进,结果便是两败俱伤。相较这些不同的选择来看,最好的结果便是双方都选择退让,既不会两败俱伤,又不会让其中的某一方丢了颜面。
事实上,在这个博弈中,参与博弈的双方都是平等的主体,假设双方都选择主动行动,便相当于通知对方自身已经处在给对方最后的通牒,甚至可以说是相互威胁的状态。此博弈包含了两个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原理,即其中的一方选择主动前进,另一方则会后退;或者其中的一方选择后退,而另一方主动前进。只是在这两种决策中,我们不清楚哪一方会选择进或者退,简言之,双方的选择都是随机的,其中的所有选择背后的风险都是无法预料的。
其实,斗鸡博弈除了纯策略外,还包含混合策略均衡,即参与者的所有选择都是随机的,可能是进,也可能是退。但是,我们对于这类博弈更加关注它的纯策略均衡。任何一个博弈,若只有一个纳什均衡点,那么我们便能够轻易地预测出此博弈的结果,因为这个纳什均衡点就是已知的博弈的结果。反之,当一个博弈有多个纳什均衡点时,想要对博弈的结果做出预测,便需要我们了解其中的所有细节信息,诸如参与者究竟是哪一方选择了进,哪一方选择了退。根据这些额外的信息,我们才能对博弈结果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