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的春天是一个温暖美好的季节,约翰·冯·诺依曼跋涉千里来到德国,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见到了他的偶像希尔伯特。当时,希尔伯特在哥廷根大学任教,约翰·冯·诺依曼此次前来是为了给他当助手。约翰·冯·诺依曼非常珍惜这次能在希尔伯特身边学习的机会,每次遇到数学难题他都会第一时间向希尔伯特请教。一年之后,希尔伯特认为约翰·冯·诺依曼已经能够出师,因为他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
此后,约翰·冯·诺依曼真正从学生身份蜕变成一名出色的讲师。在1927年到1929年期间,他在德国柏林大学兼职讲师。他一边准备资料,认真备课教导学生,一边在空闲时间整理和发表论文。他所发表的论文主要是关于量子理论、集合论和代数方面的文章,这些论文一经发表,就在当时的数学领域掀起波澜。他教的学生也都为能有他这样的老师而感到无比骄傲。
1927年的时候,约翰·冯·诺依曼就已经在数学领域很有名气了。这一年,他受到波兰数学界的邀请,到利沃夫出席了当时的数学家会议。在会议上,约翰·冯·诺依曼的理论大放异彩,人们为他在数学基础和集合领域的贡献感到震惊。
在约翰·冯·诺依曼的教学生涯刚刚开始时,也就是在1929年,他受到德国汉堡大学的邀请,担任该学校的兼职讲师。1930年对约翰·冯·诺依曼比较特殊,因为这一年他来到了朝思暮想的美国,因为美国的学术氛围比其他国家的学术氛围更浓。他此次前往美国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讲师,二是与美国的数学家相互切磋和学习。作为发达国家,美国是一个善于会集和留住人才的国家。约翰·冯·诺依曼在担任客座讲师不久后,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升任为客座教授。
约翰·冯·诺依曼的任教生涯辗转于美国与德国之间。在德国大学任教期间,他用数学方法计算过自己担任理想职位的概率。在他看来,在德国大学中,他所期待的职位已经很少,但成为教授一直是他努力的目标。而在未来三年内,能够评为教授的讲师名额不超过三个,但参加竞争的大学讲师有40多位。为了争取教授名额,约翰·冯·诺依曼每到夏季就会从美国返回欧洲任教一段时间。在1933年之前的几年里,他辗转于美国几所名校和德国几所名校之间任教。直到1933年,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正式将他评为教授为止。
作为美国含金量最高的研究院,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当时对外聘用的教授只有6名,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之一,而约翰·冯·诺依曼是这六位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当时他只有30岁。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是一个真正的学术之地。虽然当时它才刚刚成立不久,但每当欧洲的来访者进入其中之时,他们就会被那里浓浓的学术研究风气所吸引,天才们彼此不拘小节,或独自研究,或相互合作,总能研究出一些震撼人心的东西。研究院的“优美大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教授们舒适的居住地。在那里,教授们过着安定的生活,思想的火花总是层出不穷,有时短短几个月就能接连出现多个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数学天才、物理天才是研究院的主力军,可以说,那里会聚了当时所有有分量的精英人才。
约翰·冯·诺依曼在1930年与玛丽达·柯维斯结为连理,5年后,两人的女儿玛丽娜在普林斯顿出生。自成家以后,约翰·冯·诺依曼夫妇经常在家举办社交聚会,每次聚会持续的时间都很长,且宾主尽欢,因此,他们举办的聚会远近闻名。1937年,约翰·冯·诺依曼的婚姻出现了危机,两人的感情发生了裂痕,最终遗憾离婚。第二年,约翰·冯·诺依曼遇到了他的旧相识克拉拉·丹,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不久便坠入爱河。不到一年时间,约翰·冯·诺依曼与克拉拉·丹结婚,后来他们一起到普林斯顿居住。
新的婚姻为约翰·冯·诺依曼的生活注入了活力。克拉拉·丹与丈夫一样,也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约翰·冯·诺依曼当时已经是屈指可数的数学家,他一边研究自己的课题,一边教妻子克拉拉·丹学习数学。不仅如此,作为计算机专家,约翰·冯·诺依曼也经常教妻子一些编程知识。久而久之,克拉拉·丹的数学和编程水平都有了质的提高,最后成为优秀的编程专家。约翰·冯·诺依曼与克拉拉·丹的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两人之间不仅有许多学术话题,还经常邀请其他科学家来家中参加聚会。对于约翰·冯·诺依曼夫妇的好客,友人们赞不绝口,更为难得的是每次聚会都带有浓浓的学术氛围,科学家们相互请教问题,一起把酒言欢,热闹而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