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公开课

第四节 弥尔顿的诗歌

字体:16+-

欧内斯特·伯恩鲍姆[53]

尽管大多数人都承认弥尔顿在英国诗歌史中高高在上的地位,但也很可能由于他崇高的地位而对他心怀敬畏,认为他遥不可及。弥尔顿年轻时期的一些不太重要的诗篇,读起来是魅力十足的,但要亲近并热爱他那些更重要的、倾注了“大师宝贵的精神血液”的作品,似乎就会出现很多令人望而却步的困难。我们知道,拜伦曾嘲笑他诗中的天使和天使长不断参与诡辩,所以我们自然觉得他的神学应该是枯燥乏味或者难以理解的。翻开《失乐园》,几乎在每一页中都能看到不熟悉的短语或者典故。由于当代的文学和新闻习惯于描述骇人听闻、稀奇古怪或者异乎寻常的事,而我们又能从中体验到简单的快感,于是那些高贵且严谨的艺术就难以引起我们的兴趣。约翰逊博士曾这样说:“我们逃避大师,去寻找同伴。”而有些人就好像是为了鼓励我们逃避大师一样,开始质疑弥尔顿到底算不算大师。美国一家著名图书馆的馆长就拒绝推荐人们阅读《失乐园》,还有一位超现代批评家声称自己找到了一种“新的文学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将推翻诗人一直受人尊崇的地位,于是,众多文学杂志纷纷觉得诗人从前看来似乎不可撼动的地位现在却需要我们去捍卫了。

弥尔顿的伟大之处

尽管有这样的胡言乱语,那些深思熟虑的人还是得出了以下结论:既然从德莱顿到梅瑞狄斯,每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都曾给予弥尔顿桂冠,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值得我们去了解的人,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弥尔顿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他的伟大主要来源于三个原因:丰富的想象力、协调的诗歌以及饱含真理的思想。如果读者接受一些实用的指导意见,就会很容易发现这些伟大之处。想体会弥尔顿在《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甚至《基督教降生的早晨礼赞》中所呈现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想象力,就要首先去简要地阅读《圣经》中与之相关的部分,因为这些部分在诗人写诗的过程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像亚当和夏娃这样的故事,在《圣经》中有着一种简单却深刻的美,与《圣经》融合得天衣无缝,这里几乎不用再说明。但是,当你放下讲述这个故事的《圣经》篇章,开始研读这部伟大诗歌时,就会认识到,弥尔顿的想象力怎样大大拓展了我们对过去、对远方以及对看不见的事物的认知。而且他所揭示的,不仅仅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未知的领域、力量和精神。可以读读记述参孙或者基督的**的那些简短段落,看看尽管这些段落十分生动形象,但特征描写是多么少,然后你就会认识到,弥尔顿在《力士参孙》和《复乐园》中,如何看穿了英雄、上帝以及魔鬼的内心。

我们常常会犯默读这个错误,这使我们无法充分欣赏弥尔顿无韵诗的韵律美,而且让这篇诗歌看起来就像是排版古怪的散文。双目失明的诗人大声地吟诵这世间最美的无韵诗,读者也应该将它大声朗读出来。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唤醒我们内心沉睡的美感,才能使我们敏锐地感受到英语语言所创造出的最庄严的韵律和回声。就像大海的浪潮,起起伏伏,永不停歇,它冲击着我们的情感,令我们心潮澎湃。就这样,由于声音调动了我们的情绪,使我们比平时更为兴奋,我们就准备好了去接受那些诗人通过精妙的设计打算植入我们脑海中的严肃的思想。能通过这种方式感受到弥尔顿的艺术力量的人,就在文学领域向前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从此以后,他就不会随便被缺乏想象力或空想出来的东西所吸引;他的耳朵一旦习惯了大师的“宏大风格”,就不会再垂青那些浅薄、粗糙的诗篇了。

先知弥尔顿

但是弥尔顿发挥自己写诗的能力,并不仅仅是为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感,就像以赛亚一样,伟大的艺术家首先是更伟大的先知。虽然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很多研究弥尔顿的人似乎不以为然。单看《失乐园》,公众普遍承认这部作品最充分地表达了他作为先知的启示,却错误地把该诗的前两卷奉为典型。当然,这两卷确实很好地展示了他的艺术力量,却没有体现出他的主要思想。

事实证明,局限于这两卷诗歌,也就最直接地误解了弥尔顿,因为这两卷诗歌描述的是堕落的天使,所以我们脑海中就不断地产生这样一种错觉:撒旦是《失乐园》的主角,诗人把全部的兴趣都投入到这个最桀骜不驯的反叛者身上。然而在我们的时代,人们不怎么会去信仰一个人格化了的魔鬼。结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印象:弥尔顿把天赋奉献给了一个虽然很特别但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道德意义的主题。于是,我们就很遗憾地得出结论: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弥尔顿是值得我们钦佩爱慕的,但是作为先知,他却没有听众。然而,若是从整体上来把握,我们就能充分领悟到他的启示。

《失乐园》的主题

弥尔顿的主题不是撒旦,甚至也非上帝或天使,而是人类。《失乐园》不仅在开篇就宣布了“人的反抗”这一主题,而且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人的命运,人的命运是创造世界中每一环节的关键所在。就这样,弥尔顿不是在撒旦密谋反对上帝的时候,而是在魔鬼被打败之后把复仇想法投向未来大地上的居民的时候,开始讲述他的故事。在这个新世界中,人被上帝郑重地创造出来,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上帝亲自给他注入了生命的灵性。正是为了防止人堕落,才要讲述天国中的谋反;在核心的几卷诗歌中,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辉和脆弱。最终,把对未来世界的预言传达给亚当,并不是为了显示上帝的绝对权力或撒旦的徒劳无功,更是为了让上帝的子民确信他对他们的永恒之爱。

简言之,这个主题不是神学主题,而是宗教主题——不是关于上帝和撒旦的本性,而是善恶的力量与我们的关系。还有诗人能为我们呈现比这更能持续调动人的兴趣的问题吗?读者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失乐园》中的“人”身上,就是在做弥尔顿做过的事情,这样即使在偶尔有些细节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也能领悟到诗人的基本思想。而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描述,由于不太符合读者所理解的极乐和痛苦状态,就会淡化为背景——它们本来也就属于背景;慢慢地,读者的面前就会浮现出弥尔顿对人的生活的真正意义的看法。

弥尔顿对人性的看法

若是把弥尔顿对人性的看法简化为乏味的名人名言,就会贬低它的价值;不过,用一两个暗示描述一下其一般特征,或许能让我们明白它对个人道德有多么重要。

一方面,没有一个诗人像他那样赋予人的非凡能力如此高贵的价值,这一点甚至连莎士比亚也做不到。在弥尔顿看来,人并不是可怜的木偶,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亚当和夏娃即便生活在理想的环境中,还是犯下了罪),而是完全掌握其自身命运的主人。上帝亲自赋予了我们意志的自由,所有的宇宙精神都关注着我们会利用这自由做些什么。

另一方面,没有一个诗人像弥尔顿那样深刻地觉察到人的这种高贵地位给自己带来的持续的危险,除非他在自由之身下抛弃一切世俗的**,包括最难抗拒的**,否则他就会因背叛精神准则而受到惩罚,而且这惩罚不只是针对他,无辜的同胞也会遭到牵连。《科马斯》中的那位夫人,《失乐园》中的亚当、夏娃和基督以及力士参孙所遇到的种种严肃的道德困境,并非特殊情况,而是代表了人每时每刻的真实的生活状态。时而冒出一个绝佳的机会,时而遇到一个致命的危险,决定权完全掌握在诗人自己的手中!然而,在他笔下,我们看不到恐慌,看不到歇斯底里的求救,灵魂就像庄重的语言一般肃穆安详。在世俗生活中独立自由,毫不妥协,在上帝面前保持耐心与谦卑,这些都是使我们最终得以自我救赎的美德。

以上对弥尔顿思想的评论只有寥寥数语,却能让我们明白他因何伟大。在他最早的优秀诗歌《基督教降生的早晨礼赞》中,他渴望听到天籁,那对神圣真理的赞美,而凡人的耳朵却从来听不到这些;从那以后,直到他死前,在世间的纷纷扰扰中,他一直倾听着上帝的声音。得到启迪之后,他又不断地使那些向他求助的人重获新生,他送给他们每一个人一颗更勇敢的心、一个更安宁的灵魂,以及一份再度觉醒的良知。看到那些崇拜世俗偶像的人,华兹华斯曾悲哀地感叹:弥尔顿,你该活在此时!

随后几代人中的精英也十分赞同这一观点。怀疑论者也许会对弥尔顿学说的部分内容提出疑问,却无法轻易撼动其核心理念,因为它已经被深深嵌入英国人民最坚实的道德信念之中。它也融入了最高贵的美国传统,这一传统曾引领先民建立了新英格兰殖民地,对这一传统的背离就是对最深层自我的背叛。准确来说,这一传统就是:摆脱人治,向往自由的理念,认真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是弥尔顿的精神。因此,深入了解弥尔顿,就是接受爱国教育,同时获得宗教见解和诗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