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霍华德·帕克[78]
即使没有《小猎犬号航海记》,查尔斯·达尔文也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博物学家,起码英国地质学家塞奇威克在看过年轻的达尔文寄回英国的旅游信件后是如此断定的——而这时达尔文的环球旅行考察尚未结束。事实证明,达尔文在小猎犬号上的航行是所有一切的开始,它不但使查尔斯·达尔文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还使他的名字与功绩流芳百世。
传统的学院教育无法引起达尔文的学习兴趣,从孩提时起,他便迷上了自然界的奥秘,那些矿物、植物、昆虫和鸟类最能激起他的求知欲和行动力。达尔文的父亲把他送到剑桥大学读书时本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后来在导师亨斯洛的鼓励下,达尔文决定把自己的兴趣爱好钻研成一门专业知识。
远行的机遇
1831年,为了完成从几年前就开始的对巴塔哥尼亚地区和火地岛的考察,英国海军把小猎犬号改造成一艘拥有10门大炮的双桅纵帆船,同时四处招揽船员出海调查智利、秘鲁和部分太平洋岛屿的地理概况,并从世界各地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标本。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船上必须有一位博物学家。通过船长胡茨罗伊和亨斯洛教授的游说,达尔文好不容易获得了小猎犬号环球航行的机会。亨斯洛教授推荐达尔文的理由并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博物学家,而是达尔文对自然历史的理解使他能观察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从而收集到更多有价值的事物。
小猎犬在两次不成功的尝试后,终于在1831年12月27日从英格兰的德文波特港出发。而在巡航了将近5年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回英格兰的法尔茅斯港。在航行过程中,小猎犬首先穿过大西洋来到巴西海岸,然后沿着南美洲东海岸到达火地岛,之后向北拐,绕过智利和秘鲁的海岸。在临近赤道附近时,小猎犬号朝西方前进,横越太平洋到达澳大利亚。随后从澳大利亚出发,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再次从大西洋航行至南半球的巴西海岸。完成了这次环球航行后,小猎犬号沿着之前的航线返回英国。
达尔文从小猎犬号离开英格兰时才22岁,并不知道之后5年的海上航行生涯会对他的人生有怎么样的影响。他曾经说过此次出海代表着他的新生,而起锚那一天便是他第二生命的生日。而他自童年起便向往的周游热带地区的梦想,这次终于得以实现了。他从巴西寄给朋友福克斯的信中说道:“离开英国后,我的心便充满了暴风雨般的喜悦和惊叹。”他也曾从里约给亨斯洛捎话说:“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热带森林的宏伟与壮丽,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动的奇迹!”这另外,他在被采访时也说过:“巴西那丰富的植物资源让我仿佛进入了‘一千零一夜’的幻境。这里异域的风光让我欣喜欲狂,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令人目不暇接的发现。”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这位天生的博物学家对这次科学航行的热爱。
博物学家的修炼
在小猎犬上的航行让达尔文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并让他有机会在博物学的领域深入研究。在这5年里,他克服了艰辛,努力完成使命。小猎犬号毕竟只是一艘船,无法容纳太多博物学者想要的标本,于是备受达尔文尊敬的舰务官难免诸多怨言——就像他时常挂在嘴边说的:“这都是些什么脏兮兮的东西啊?如果我是船长,肯定把它们一件不剩全部丢到海里!”之所以达尔文如此感激这位舰务官却也是出于差不多的原因——小猎犬号虽然空间狭小,但所有东西包括他的收集品都被打理得干净整齐,这为他有条理地工作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在小猎犬号上他还学到了节省时间的黄金法则,即利用好每一分钟。而这个法则对他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所有生命的进化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与时间息息相关。
航海生涯磨炼了达尔文的心性,使他在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依然能坚持工作。小猎犬号旅程刚开始的头三周达尔文还撑得住,可一遇上大风浪他的身体便开始出现各种不适反应。他在1836年6月3日写的信中留下了相关的记录:“现在的我似乎比3年前更虚弱了,一点天气变化就叫我卧病好长时间。幸运的是这次航行快要结束了。”尽管如此,达尔文还是孜孜不倦地坚持工作。而早期的这些艰辛让他在日后不易被世事烦扰所影响,继续潜心研究。
环球旅行回航时达尔文的精神状态有点低落,他从巴西的巴伊亚给妹妹去信时说:“小猎犬准备离开巴西的海岸线,四年的航行眼看就要结束了,曾经的热情也已消失无影。如今就算再让我深入巴西森林,我也不会兴奋莫名了。”然而几年后,达尔文在他的自传里说:“我在热带森林里看到的一切直到如今依然记忆犹新。”
航行的实用价值
关于小猎犬号航行的价值,我们不妨听听达尔文本人的看法。他曾在晚年时说过:“这段旅程一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它磨炼了我的心智,让我亲眼见证了自然历史的发展,帮助我观察更多更细的东西。”而在写给船长胡茨罗伊的信中他提到:“无论其他人怎么看待小猎犬号的航行,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生难得的幸运,就算其中也夹杂着艰难与困苦,但我依然感念您推荐我作为博物学家同行的恩情。我的脑海中总是会回忆起在小猎犬号上的点点滴滴,以及它航行时挺拔的身姿。这些回忆,这些我在自然历史中探索到的奥秘都是无价之宝,让我永世不忘。”
小猎犬号的航行不仅磨炼了达尔文,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实用价值。达尔文经手收集的大量标本让当时的博物学家们对异域的海陆动植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引用在《查尔斯·达尔文的生平与信件》一书中的话:“达尔文在参与排列和描述这些异域收集品时意识到,他不应该只停留在收集标本的工作上,他应该借助这些标本进行更伟大的研究。”然而在提到那些标本的实用价值时,达尔文本人心里也有点七上八下,他在1834年给亨斯洛去信说:“也许你会不以为然,但我真的觉得我收集到的标本太少了!为了证明我的想法,现在只能将勤补拙了。”通过小猎犬号航行收集到的标本和物质让达尔文有机会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与当时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们沟通合作。
航行的考察结果
达尔文在航行结束时不但带回了大量有趣的标本,还在心里隐约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这个想法在考察旅程即将完成时迅速成型。在航行的后半程达尔文花了很长时间在一个珊瑚岛上进行研究,后来,他基于充分而确凿的证据提出了关于这些漂亮的沉积物形成的原理并获得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当然,珊瑚岛并不是他唯一的研究对象。达尔文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反复思考物种起源的问题。虽然他在信件和航海日记里很少提及,但他在自传中说过他从归航不到一年时间的1827年7月起,便开始把长期观察到的关于物种起源的真相一点一点写成笔记。小猎犬号之旅不但给了达尔文考察的机会,还启发了他研究的灵感。
对于英国海军来说,虽然小猎犬号的航行花费了不少金钱、时间和精力,但获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上这次航行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是实现了军事开拓,同时也成就了博物学家达尔文,使他“拥有足够的能力与毅力开辟科学界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