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大家张大可讲史记套装(套装3册)

张嶷 西南民族和谐大使

字体:16+-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四川南部)人,生年不详。张嶷出生于下层寒门,了解民间疾苦,同情大众,和抚少数民族,稳定蜀国大后方,在南中民族地区做出杰出的贡献。

一、弱冠显名,识见深远

张嶷出身贫寒家庭,但从小立有大志,“有通壮之节”。约二十岁时,张嶷便担任县里的功曹。刘备平定益州之际,“山寇”乘战乱起事,进攻县城,县令仓皇失计,弃家逃走。张嶷单身一人在刀剑丛中冒险救出县令夫人,使她得免于难。从此,张嶷勇敢、忠诚的名声便传扬四方,很快升任益州从事。其官职虽低,但同郡已名声显赫且位居高官的龚禄、姚伷等人,已争相与张嶷结交,争着把他引为良友。蜀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准备伐魏,广汉(四川射洪)、绵竹(四川德阳)一带的“山贼”乘蜀军主力调往前线、内部兵力有限之机,大举起事,“钞盗军资,劫掠吏民”,造成动**。蜀汉朝廷任命张嶷为都尉,率军前往讨伐。张嶷考虑大军到后“山贼”必定逃散,反而不能迅速平定,就先施巧计擒杀了“山贼”头目五十余人,进而搜寻其残部,一一击破,前后仅用了十来天便平定了叛乱,“郡界清泰”,稳定了蜀汉的后方,使诸葛亮安心伐魏,无后顾之忧。后来,张嶷多次跟随马忠出征,平定汶山郡和南中四郡的叛乱,“辄有筹画战克之功”。

张嶷还以其善察时势、识见深远而为当时的人们所称道。有一次,魏国境内武都氐王苻健请求归降蜀汉,蜀军前往接应而苻健却未按约定的日期到达,大将军蒋琬很是挂虑。张嶷分析道:“苻健要归降蜀汉看来是情真意至的,过去就经常听说苻健的弟弟非常狡猾,一定是他发难,影响苻健不能如期成行。”过了几天消息传来,果然是苻健的弟弟带着人马跑去投魏了。蒋琬死后,大将军费祎执掌蜀汉军政,张嶷发现费祎滥施厚爱,连刚投降者也亲近轻信,十分危险,就写信劝谏费祎,要他以古人因此失误的事例为戒,提高警惕。费祎未听从张嶷的建议,不久果然被魏国派来假降的人刺杀。又,孙权死后,诸葛恪以顾命大臣的身份执掌了吴国军政,便立即对魏用兵。张嶷写信给蜀国侍中、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请他转告堂兄诸葛恪,劝诸葛恪注意安定吴国的内政,发展生产,等待攻魏的良机;否则内部不稳定,自己又身率大军在外,随时都可能祸起萧墙。诸葛恪没有听从国内国外人们劝他息兵的建议,仍频频大举伐魏。公元253年进攻魏国一役失利后,归国果然丧生于内乱,连家族也被诛杀干净。对张嶷深远的识见,《三国志》称赞为“识断明果”,《三国志》作者陈寿在他的另一部史著中,称赞张嶷虽“仪貌辞令,不能骇人,而其策略足以入算,果烈足以立威……虽古之志士,何以远逾哉!”(本传裴注《益部耆旧传》)

二、和夷抚民,功著南中

张嶷一生主要建功于南中。他为蜀汉朝廷有效地控制南中尤其是越嶲郡,为忠实推行诸葛亮“和抚”的民族政策,为越嶲郡的安定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自诸葛亮南征后,越嶲郡“叟夷数反”,太守龚禄、焦璜先后被杀,其后派去的太守更是无法进入越嶲郡的中心地区,只能驻在距郡治邛都八百里的郡界边缘—— 安上县(四川屏山),蜀汉朝廷并未有效地控制住越嶲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延熙三年(240),张嶷被任命为越嶲太守,率军进入越嶲。他对当地各族一方面尽量劝说解谕,“诱以恩信,蛮夷皆服,颇来降附”;另一方面对抗拒不从的部族首领则诉诸武力,他与号称“骁劲”的捉马部族作战,生擒其首领魏狼,非但不杀不辱,还亲自给魏狼松绑,循循劝谕,并且放他回自己的部族。魏狼内心十分感动,回部族后即召集人马表示愿意降附,张嶷立即上表朝廷,封魏狼为邑侯。从此,魏狼和捉马部族“皆安土供职”。对于其他愿意归附的部族首领,张嶷也请朝廷封他们为邑君,让他们继续辖治自己的部族和部族所在的地区。这种做法在当地各族中很有影响,“诸种闻之,多渐降服”,越嶲很快被张嶷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张嶷还采取一系列有益于越嶲郡长期安定的措施。当张嶷率军刚进入越嶲郡时,由于这里长期动乱,战祸频仍,郡治邛都县(四川西昌)屡遭创伤而破烂不堪,“郛宇颓坏”,早已成了一座充满断壁残垣的废城。张嶷在邛都城旁修筑坞堡暂驻,同时开始筹集材料,组织重建邛都城。由于这对当地各族生活的安定也直接有益,各族人民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夷种男女莫不致力”。经过三年的艰苦劳动,邛都城郭修缮一新,重新成为越嶲郡的政治中心和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张嶷还将越嶲郡的盐、铁和漆的生产收归官府控制,委派专职的官吏进行管理。这有利于当地盐、铁生产引进汉族地区的先进技术,使之能得到较科学的管理,也为蜀汉增加了国库收入。

重开旄牛道更是张嶷的一大功劳。旄牛道是从越嶲郡的郡治邛都,经汉嘉郡的旄牛(四川汉源)、临邛(四川邛崃)等地直通成都的一条大道。这条古道很早就开通了,既平顺又近便,不但是从成都到邛都的重要交通干道,而且担负着内地经邛都再往今云南境内的古益州郡、永昌郡交通联系的重任。东汉后期,封建朝廷与西南民族地区的关系恶化后,旄牛夷等民族就封闭了这条古道,越嶲与成都之间的交通只得改从经过安上县的另一条路,需翻越险峻的山岭,渡过湍急的江流,“既险且远”,极不方便。为了重开旄牛道。张嶷首先想方设法抚慰旄牛夷的首领狼路,成功地改善了与旄牛夷之间的关系,使之不再叛乱为患。接着,张嶷又派出左右的亲信前往汉嘉郡的旄牛夷地区,赏赐给狼路大量的金帛,并且通过狼路的姑母反复向狼路宣喻重开旄牛道的重要性。狼路被张嶷的诚意感动,率领妻子儿女和兄弟亲属到越嶲拜见张嶷,张嶷借此机会与狼路慎重地起誓结盟,妥善地解决了重开古道的问题。经过整治道路桥梁,旄牛道“千里肃清”,畅通无阻。张嶷还派人修复了古道沿途的邮亭驿站,使往来官民和商旅更加便利。旄牛道的重新开通,为蜀汉长期控制越嶲乃至整个南中,为这一地区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张嶷也因功晋升为抚戎将军。

张嶷担任越嶲郡太守达十五年之久,通过他长期的努力,越嶲郡一直比较安定,汉末以来民族关系紧张的状况得到有力的改善;同时,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从考古调查的材料得知,汉末三国时期邛都一带曾一度相当繁荣,这与张嶷在越嶲的活动应有相当的关联。从整个三国历史时期来看,蜀汉对于其境内的民族关系,解决得较魏、吴要好一些,这不仅因为诸葛亮洞察时弊,在出山辅助刘备时就能针对东汉后期民族政策的弊病,提出“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这种在封建时代有进步意义的民族政策,同时还依赖于蜀汉派往民族地区的官吏对这种政策的忠实执行。张嶷就忠实地执行“和抚”政策,在维护蜀汉王朝利益的同时,能安定民族地区,维护汉族与各民族人民的传统友好关系。他与南中任职的蜀汉官吏马忠、霍弋一样很有影响。(李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