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是诸葛亮死后的继承者,在蜀汉政权的中期,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因蒋琬才智超群,治国有方,与诸葛亮、费祎、董允四人并称“四相”,又被誉为“四英”(《华阳国志·刘后主志》)。
一、社稷之才不受百里之任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人,年少知名。刘备在荆州,蒋琬以书佐之职不离左右,做秘书工作,因此未能崭露头角。刘备入蜀,署蒋琬为广都(今四川双流)长。对小小县令之职,蒋琬殊感屈才,聪明才智无处施展,便终日嗜酒,“众事不理”。一次,刘备出巡到广都,蒋琬正烂醉如泥,无法前往迎接。见此情景,刘备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把蒋琬处死。诸葛亮闻此消息,非常着急,立即面见刘备,并劝谏道:“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于是,刘备赦免了蒋琬。没过多久,蒋琬被任用为什邡(今四川什邡)令。这时,蒋琬做了一个噩梦,见一头牛在门前血流如注。他找占梦的赵直圆梦。赵直认为这是大吉之梦,说他将来要当三公丞相,劝他好自为之,所以蒋琬尽心理政。刘备称了汉中王后,真的把蒋琬升调京师成都,委为尚书郎。后来诸葛亮辅后主,军国大政,一决于亮。蒋琬立即被起用为副手,先后任东曹掾、丞相府参军、长史、加领抚军将军。
诸葛亮南征和北出汉中,后方大政委之于蒋琬。蒋琬不负所托,坐镇成都。众事都处理得很有条理。尽管蜀国人力、物力都很薄弱,蒋琬却保证了前线的供应,给北伐以有力的配合。因此,诸葛亮不止一次地称赞蒋琬:“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蒋琬不仅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在处理中央上层的各种人事关系上,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在天水(今甘肃天水)收服姜维后,对他的才干很赏识,并且打算把姜维推荐给刘禅,让刘禅重用他。蒋琬便遵诸葛亮之嘱,把姜维引荐给刘禅。在他后来执政时,十分器重姜维,委以蜀国军机重任。
蒋琬的政治才干很受诸葛亮的推崇,第五次北伐之时,繁重的军务国事和过度劳累,使诸葛亮的病体日益加重,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便托以后事,在临终前他秘密上表给后主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推荐蒋琬继承他的事业。
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诸葛亮逝世后,刘禅遵诸葛亮之嘱,任蒋琬为尚书令,升大将军,封安阳亭侯。蒋琬初居高位,处境非常微妙,一举一动,若不恰当,都会给国事带来不良影响。德高望重的诸葛亮病死于战争前线,外有强敌魏军压境,国内又有杨仪与魏延的不睦,朝野笼罩着惶恐不安的气氛。面对这种局面,蒋琬胸有成竹,镇定自如。他既不因丞相之死而悲悲切切,终日垂泪,不知所措,也不因自己掌了大权而喜于形色,轻狂妄动。他沉着冷静,言谈举止一如往常,处理国家大事时有条不紊。同僚和下属看到蒋琬这样临危不乱,稳重谨慎,无不叹服。刘禅也更加敬重和信赖他,升蒋琬为大司马,总揽国家大政。
对于蒋琬的晋升和显赫权位,并不是所有人都服气的。东曹掾杨戏,向来沉默少言,性格孤高内向,蒋琬每次和他商议公事,他都置若罔闻,不爱搭理,弄得蒋琬十分尴尬。见此情景,有人向蒋琬进言道:“你每次与杨戏议事,他都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不予理睬,他这样对你傲慢无礼,确实做得太过分了。”蒋琬听了并不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解释说:“人心各有不同,就和人的面容不同一样,如果一个人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卑劣行为,连古人都鄙弃和引以为戒。我了解杨戏,他不是那种口是心非的人,所以我们议事时,他不愿违心地同意我。但是,如果他公开表示反对,又显得我的意见不对,影响我的威信,所以他只好沉默不语,这样做,正是他认为的恰当办法。”蒋琬这一番体谅他人的恳切谈话,使进言者深受感动。
督农杨敏,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曾恣意诽谤蒋琬,说他处理问题平庸,工作没有一点起色,远不如他的前任诸葛亮。有人把这话传给蒋琬。蒋琬听后,十分坦然地承认道:“吾确实不如前人。”这表现了蒋琬虚怀若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情怀。后来,杨敏犯罪坐牢,有人以为此次杨敏必死无疑了。对于杨敏犯罪一事,蒋琬并没有借机报复,而是全面客观地分析了杨敏的功过,为减轻其刑期而周旋,主持公道,时人叹服。
三、惨淡经营北伐
蒋琬治政,忠实地执行诸葛成规,陈寿评论说:“方整有威重,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但在北伐这一根本国策上,蒋琬却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路线。他认为诸葛亮北出秦川和西取陇右的战略路线,道路崎岖,军粮难济,五次北伐,皆空劳师旅。他重新规划了北伐路线,从水路东下,以舟船运载士兵和粮食,沿汉水、沔水直抵魏国边境上庸(今湖北竹山),以蚕食魏境,待机由南阳进逼洛阳,直插中原。他上表刘禅陈述己见,说:“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准奏后,他把大本营从汉中迁到涪城(今四川绵阳)驻守,大造舟船,以实现他的计划。
蒋琬规划的北伐路线,有利亦有弊。有利的是,进军不走难行的栈道,由汉、沔东下,行动方便。大本营在涪,便于集中成都平原丰富的粮饷和兵源。不利因素是,顺流东下,进易退难,军若有失,不堪设想。此时,荆州不在蜀国手中,攻上庸鄙地,对魏构不成实际威胁。这一路线,还须从江州进兵配合,而蜀国小弱,实无能力。因此,蒋琬的北伐计划没有付诸实现,他就病逝了。看来蒋琬的北伐只是做出一种姿态,实际目的是休兵息民,平稳地改变诸葛亮的北伐战略,同时也是做给曹魏看的一种策略,即以攻为守。当然,机运到来,也不失为一种北进的方案。总之,蜀国小弱,蒋琬的惨淡经营真是用心良苦。
后主延熙九年(246),蒋琬病逝,谥曰恭。(刘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