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孙坚长子。孙坚死时,孙策年仅十七岁。他率领父亲部曲一千余人打天下,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据有江东,是吴国的创立者。
一、割据江东
孙策之父孙坚,自称是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曾任长沙太守,后被封为破虏将军,先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和征讨凉州边章、韩遂的战役。特别是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孙坚勇冠三军,战功卓著。《三国演义》第五回描写过关公温酒斩华雄。这个华雄是董卓的一员猛将,他不是被关羽所杀,而是死于孙坚之手,小说家为了塑造关羽的英雄形象,有意张冠李戴。董卓曾经对他的长史刘艾说:“关东军的各路首领,一个个都是我的手下败将,不值得畏惧。只有孙坚这个小倔头,颇能用人,要告诉诸将,多加小心。”(本传裴注《山阳公载记》)初平二年(191),孙坚在伐黄祖之役中大胜,轻骑追至湖北岘山,被黄祖部下射死,时年三十七岁。
孙策自幼聪明英武,好结交朋友,声名远播,是个少年英雄。舒(今安徽舒城)人周瑜与孙策同年,慕名来访,一见如故,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孙策遂举家迁往舒城,孙坚死后,孙策遭徐州牧陶谦之忌,乃携母徙曲阿(今江苏丹阳),依其舅丹阳太守吴景,并乘机招募了亲兵数百人。
兴平元年(194),孙策率众投靠占据寿春的袁术,很受袁术的赏识,“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但袁术对孙策颇怀戒心,他曾先后两次许诺任孙策为九江太守、庐江太守,但两次都悔约而改授予自己的亲信。孙策知自己不被信任,便准备脱离袁术他去。恰在这时,孙策的舅舅吴景遭到驻在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的攻击,被赶出了丹阳城,双方在横江津一带相持不下。“策说术云‘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匡济汉室’。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故许之。”(本传裴注《江表传》)。
袁术放虎归山,孙策如鱼得水。袁术表孙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又将其父孙坚的旧部千余人尽数拨归他统辖。孙策的宾客千余人也和他一起出发。一路上,由于军纪严明,百姓拥护,这支部队行至历阳(今安徽和县)时,已成为拥有五六千人的浩**大军。这支军队作战勇敢,势如破竹,打败了刘繇手下的大将张英、樊能,刘繇弃军而奔,诸郡守也望风而逃,孙策没费多大力气就进入了曲阿。有了根据地之后,军力很快得到了扩充,“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三国志·江表传》)。
此时江东各地,豪强割据,各不统属,乌程邹他、钱铜,吴人严白虎,前合浦太守王晟及自称为吴郡太守的陈登,各聚兵数千到数万人,称霸一方,其中尤以严白虎的势力最大。孙策采取先弱后强的策略,首先平定了邹他、钱铜、王晟等人,接着便杀向严白虎。正当孙策大军出征严白虎之际,驻守海西的陈瑀却秘密遣其都尉万演渡江,联络豪帅严白虎、祖郎、焦己等,准备偷袭孙策军。孙策发觉此事后,仍亲率大军按计划出发,另派吕范、徐逸率兵进攻海西,大破陈瑀,杀其大将陈牧,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严白虎见孙策亲自领兵前来,便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同时派其弟严舆赴孙策军营请和。孙策假意允和,并置酒款待严舆。席间,孙策出其不意杀了严舆。严舆是严白虎手下出名的骁将,他的被杀使严白虎一军胆丧。双方军队一接触,严白虎军便败下阵来,严白虎带着少数人逃往余杭。至此,孙策基本平定了江东六郡,自领会稽太守,仍以吴景为丹阳太守。孙策把豫章郡分为豫章、庐陵两郡,以孙贲、孙辅两堂叔分任为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势力大盛。
建安二年(197),袁术称帝于寿春,孙策上书反对,与袁术绝交。曹操趁此拉拢孙策对抗袁术,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这样,孙策名正言顺割据了江东。
二、丹徒遇盗
东汉末太尉乔玄有两女,皆天姿国色,称大乔和小乔。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
建安四年(199)袁术病死,其妻子余部往依庐江太守刘勋。孙策以计引诱刘勋进攻上缭,然后从背后偷袭皖城,一举赶走了刘勋。刘勋失去了立足之地,只得与部下数百人投奔曹操。其时,曹操正与袁绍对峙,不愿与孙策交恶,故将其侄女许配给孙策的小弟孙匡,又为其子娶了孙策的堂叔之女,还举荐了孙策之弟孙权为茂才。
攻破刘勋之后,孙策为报父仇,进讨刘表的部将黄祖。建安四年十二月八日,孙策大军进抵黄祖所屯之沙羡(今湖北武汉)。十一日黎明,孙策率领周瑜、孙权、吕范、程普、黄盖等将佐大举出击。孙策亲自在马上擂鼓,兵士借风放火,弓手千弩齐发,大胜黄祖,斩首二万余人,一万余人溺水而死,缴获船只六千余艘,其他财物无数,并且生俘黄祖妻息男女七人,黄祖只身逃走。
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大战于官渡。这时,陈瑀之从兄子陈登任广陵太守,治射阳,他为报陈瑀兵败之仇,积极策划进攻孙策。孙策大举出兵,计划先讨平陈登,然后挥师直捣许都,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军行至丹徒,孙策外出射猎。他驰马疾追一鹿,从骑落在后面。突然,事先埋伏的许贡的三个宾客举弓向他射来。孙策奋力射杀一人,自己也中箭落地,受了重伤,另外两人被赶到的孙策从骑击毙。许贡原是吴郡太守,被孙策所杀。许贡的小儿子及宾客亡匿江边。他们侦知孙策常爱独自追猎野兽,故伺机报仇。孙策中箭,医嘱静养可治。可是孙策性情急躁,他引镜自照,见面容憔悴,对左右说:“这样一个丑样子,还有面目见人吗?”于是他扔了镜子,大发脾气,缝合的创伤破裂,当夜就死了。这时孙策只有二十六岁。临终,他把印授交给了其弟孙权。孙策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你。”孙策又嘱张昭、周瑜尽心辅佐。就这样,开创江东基业的孙策与世长辞了。
三、一代天骄
孙策十七岁领兵,只有几百人。经过了九个春秋的战斗,却创下了江东基业,真是一代天骄,当世无人与之伦比。孙策长得英俊,又爱谈笑,而打起仗来勇猛异常,总是一马当先,时人称他为“孙郎”。敌方将士和草野百姓,一听孙郎来了,大都失魂落魄。在攻打笮融的战斗中,他中箭负伤,不能乘马,仍指挥若定,赢得了胜利。在攻打黄祖时,他“身跨马栎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三国志·孙策传》本传裴注《吴录》)。正是他这种一往无前的气概,才成就了江东基业。
孙策虽然勇猛,却并不是一介武夫。他治军整肃,百姓爱戴。史称“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竟以牛酒诣军”(《三国志·孙策传》本传裴注《江表传》)。他巧离袁术,智取严白虎,奇袭刘勋,不仅展现了出色的战争干才,也显示了他政治上的成熟。他不失时机地抓住袁曹官渡之战的时机,要奇袭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事虽然没有实现,却表现了孙策的远大目光和胸中韬略,不知超过袁绍几多。
孙策善于识才,也善于用才。张昭、张纮是孙策亲自礼聘的,周瑜更是他的盟兄弟。收服太史慈尤表现了孙策的爱才和博大胸怀。太史慈是东莱人,也是一员虎将。他原在刘繇帐下效力。孙策亲自与他交战,打得难解难分,他的头盔也被太史慈夺走了。后来,孙策打败刘繇,俘获了太史慈,爱其勇,不计前仇,亲自替太史慈松了绑,署为门下督。太史慈感戴不已,作战英勇,立了不少战功。东吴人杰吕蒙、吕范、朱然、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等人,都是孙策聚拢留给孙权的宝贵财富。(周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