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交给光绪皇帝的仅仅是“事权”,而“人权”“军权”乃至最高决策大权,仍旧牢牢地攥在她的手心里。既便是事权,光绪皇帝也不能独自行使,每天都要把下发的诏书、收到的奏折送往太后“慈览”,每个月数次前往颐和园向太后请安,并当面请示工作,没有慈禧的首肯,皇上一般不敢贸然行事。八月初六,只不过是慈禧寻机把交给皇上的事权又收归己有,重新训政。她并没有采取军事或者政治手段,夺取国家的最高领导权。所以,还是以“戊戌收权事变”或“戊戌事变”代替“戊戌政变”,更为准确。
事发当天,慈禧兴师动众,在仪鸾殿里,严厉地审讯了光绪皇帝。慈禧坐在大殿正中间,面前摆了一张书案,上面放着竹杖。书案左边,跪着光绪皇帝;右边,跪着庆王奕劻、端王载漪和军机大臣、御前大臣。
慈禧厉声问道:“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你怎么敢于任意妄为?”
光绪皇帝跪在地上,垂头丧气,无言以对。
“皇帝无知,你们这些王公大臣为什么不予以力谏?以为我真的不管了,听任他随心所欲,亡国败家吗?”
王大臣们频频叩头,谁不敢言语。
慈禧将杨崇伊的奏折扔给光绪皇帝面前,尖声叫道:“念!”
皇上双手捧起,看了半天,不情愿,也不得已,结结巴巴地念了起来:“……为大同学会蛊惑士心,紊乱朝局,引用东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
不待皇上读完,王大臣们个个像捣蒜似的,一边磕头,一边齐声呼唤:“请太后训政。”
当下,就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谕旨,宣布慈禧第三次实行“训政”,并于八月初八(9月23日),在勤政殿举行了训政典礼。同时,下令捕拿康有为和他的弟弟康广仁。曾拍摄过电影《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著名导演李翰祥指出:“很多人看满清末代的历史,完全归罪于慈禧太后,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并不觉得很恰当。我想,应归罪于整个制度……”
当晚,步军统领崇礼派兵赴南海会馆及张荫桓住宅搜捕康有为,康广仁被捕。与他同时被捕的还有钱维骥、程大璋等人。钱、程等人唉声叹气,害怕死亡。康广仁说:“汝年二十余,我三十余,不愈于生数月而死,数岁而死者乎?一刀而死,不愈于久病岁月而死乎?若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
钱维骥说:“外国变法,前者死,后者继。中国新党寡弱,恐我等一死,后无继也。”
康广仁反问道:“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何患无继哉?”
就在同一天晚上,杨崇伊急忙跑到天津向荣禄报告“戊戌事变”详情。荣禄设晚餐加以款待,邀袁世凯作陪。袁世凯才知道训政“自内先发矣”,并侥幸自己关键时刻“站稳了立场”。
八月初七(9月22日),袁世凯在荣禄的授意下,专程到了北京,向慈禧报告谭嗣同劝其围园杀后的密谋,太后震怒,将手中的鸦片烟枪摔在地上,陆续向崇礼下达了捉拿张荫桓、徐致靖、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人的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