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一日(9月26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下了第一道“复旧诏”: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寺等照常设立;时务官报无裨治体,徒惑人心,即行裁撤;各省祠庙毋庸改为学堂。
八月十四日(9月29日),清廷宣布康有为、谭嗣同等“前日竟有纠约乱党,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陷害朕躬之事,幸经觉察,立破奸谋。又闻该乱党私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其悖逆情形,实堪发指”等罪状。由于袁世凯的告密,使“戊戌事变”的事态进一步扩大,搜捕、迫害进一步加剧。
八月二十四日(10月9日),清廷宣布“天津、上海、汉口各处,仍复报馆林立,肆口逞说,妄造谣言,惑世诬民,罔知顾忌”,予以禁止,“其中主笔之人,率皆斯文败类,不顾廉耻,即饬地方官严行访拿,从重惩治,以息邪说而靖人心。”并明白宣示:“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著即行停罢,……典试诸臣及应试士子,务当屏弃浮华,力崇正学,毋负朝廷作育人才之至意。”
八月二十六日(10月11日),太后下达“懿旨”,禁止所有民间社团,“其设会房屋,封禁入官。”
九月十六日(10月30日),慈禧宣布同意大臣奏请,武科恢复旧制。“八股取士,其可笑极矣。至于武试用刀弓石,尤为可笑,实以武事为儿戏耳。”(梁启超语)
复辟气氛日益猖狂,一时间,京师内外风声鹤唳,人人谈“西学”而色变。九月十八日(11月2日)的《国闻报》报道,刑部主事张元济被革职后,其创办的通艺学堂“无人接办”,师生“风流云散,不知去向”。更有趣的是以下这段话:
……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罗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
在萧瑟的秋风中,京师大学堂像一棵刚刚破土的幼苗,随时都可能夭折。消息灵通的《北华捷报》不无担忧地指出:
除了京师大学堂的地位仍生死未卜外,戊戌政变前所倡议要建立的所有其他学校都被搁置,而其组织者也被无限期解聘。还有报道说,按照皇帝在八月颁布的谕令将被撤销的各行省大量的地方衙门,也很有可能被慈禧太后重新恢复。后者正在竭尽全力地恢复旧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