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脉的12条白金法则

信守诺言信誉高

字体:16+-

中华民族历来是强调信用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把信用、信义看得非常重要。孔子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是强调一个“信”字。

东汉时,张劭与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业结束了,二人分别时,张劭伤心地说:“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范式安慰张劭说:“不要伤心,两年后立秋的那天,我一定会去看你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约定的日期到了,张劭对母亲说:“母亲,范式快来了,我们赶紧准备准备迎接客人吧!"

张母说:“傻孩子,范式家离这里有一千多里路,人家当时只不过安慰你才那么说的,人家怎么会真的来呢?”可是刚过中午,范式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张母为此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啊!"范式进堂屋拜望了张劭的父母之后,与张劭一家开怀畅饮,随后欣然辞别。

范式守信的故事,至今都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美谈。古人尚且能够如此,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范式为榜样,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自古以来,讲信用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颂,不讲信用的人则受到人们的斥责和唾骂。李白曾在他的《长干行》中写道:"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所谓“抱柱信”是说一个叫尾生的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还没有来,河水涨了。尾生为不失信用,还是不走,宁可抱住桥柱,被水淹死。尾生的行为是过于迂腐拘泥,但他表现出的精神却受到称颂。

如果你有钱,就可以立即把资金汇人银行,可是,信用就不会像钱这样来得容易,用得方便,在取得信任上是要长时间积累的。信誉无法在一朝一夕中形成。

商鞅变法时,为树立威信,推动改革,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能搬此木到北门者,赏五十金。”有人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众赏他五十金。商鞅的举动意在树立威信,博取百姓的信用,让百姓相信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而他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推行他即将出台的改革措施。

即使在今天的社会交往中,在今天的个人事业发展中,守信用、重诺言也仍然是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应该是为人处事的一条准则和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为自己创造信用,而且要每天不断地累积才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许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对不应办的事情或办不到的事,千万不能轻率应允。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兑现。否则,就会像老子所说的那样:“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个人如果经常失信,一方面会破坏他本人的形象,另一方面还将影响他本人的人脉关系,甚至他的事业。

据《庄子·齐物沦》记载,有个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们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一个个吡牙咧嘴,嗷嗷乱叫。养猴人转动小脑瓜,欺骗猴子们说:“好了,别生气了。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栗子,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起来了。

这些猴子的高兴大概只是暂时受蒙蔽所致。天长日久,聪明的猴子自然会领悟到养猴人的狡诈和卑鄙,从此不再相信他,而他,那时候,养猴人可就要自认倒霉了。因为朝三暮四式的狡诈,最终必然失信于人。失信于人,不仅显示其人格卑贱,品行不端,而且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短暂不顾长远的愚蠢行为,终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