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脉的12条白金法则

自爱并不自贵

字体:16+-

曾经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位著名书画家的一幅画,画上钤着一方清晰的闲章:"自爱不自贵"。这则印文,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表明了画家对自己、对人生的基本态度。读来令人感佩,促人深思。由此联想到我们为人处世也应该“自爱不自贵”。因为自爱的人,如果太傲慢,太骄横,同样是无法受到他人尊重的,是无法赢得好人脉的。

大家知道,所谓自爱,就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价值,爱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自轻自贱,不自暴自弃,不放纵自己,不草率行事。一个人只有自爱,才能令人可爱。试想,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护珍惜,怎么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又怎么能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进而赢得人们的敬重呢?如果说人生是一棵需要不断培育、不断成长的树,那么自爱就是这棵树扎根的土壤里最基本最重要的养分之一。

然而,做人是要自爱,却不可自贵。对自己的一切,不论好坏、美丑、善恶,都一律视为珍宝,呵护备至,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贵,比别人可爱,容不得别人有丝毫

的"冒犯",这是非常要不得的,往往是断送自己的根由。如果说自爱是养分,那么,自贵则恰恰是毁人毁己的毒药。

生活常常和人开玩笑,自贵的人想自爱,却得不到自爱。古今中外,多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在茶毒苍生、损人利己的同时,却要粉饰太平,树碑立传,企图青史留名,到头来往往是徒留千古笑柄。臭名昭著的汪精卫,也曾是慷慨赴国难的反清志士,以文章辩才著称的名流,又有"美男子"之称,可谓一时风流人物。然而却不知自重自爱,后来竟丧心病狂,不顾民族大义,自降国格人格,投入日本侵略者的怀抱,甘受役使,其人生结局只能是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万世所唾骂。

任何阶层的人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不能做变色龙,对比自己强的人阿谀奉承,对不如自己的人轻蔑侮辱。人富了也不能自贵,人大富大贵一步登天了也不能盛气凌人,不能一阔脸就变——瞧不起穷人穷亲戚。要特别尊重不如自己的人,要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人可以得意,但得意不可忘形。

自爱而不自贵的人,往往受到人们的爱戴。

18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在自传《忏悔录》里,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丑事公诸于世,写下了真诚的“忏悔”。可他逝世后,人们却把这种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称为“最大的革命”,并把他的遗体移葬到伟人公墓。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有一次在莫斯科访问时,他遇到一个小姑娘。小姑娘长得白白胖胖的,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级了。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他玩了好久。

临别时,肃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肃伯纳。”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同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也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纱。"

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刚才太自贵了。

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自贵。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由此可见,一个真正自爱的人,是不会存自贵之心的。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一个爱护自己的人,决不会连自己的疮疤也爱惜。”自爱不可无,自贵不可有。只有摒弃自贵之心,才能攀上自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