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脉的12条白金法则

以和为贵,平等尊重

字体:16+-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渊流不尽的民族文化,其“礼”就在于一个字“和”。孟子说:“威天下不以兵之革利。”何以威天下?孟子的解答是:“仁”。何为仁?“和”也。

和,从来就是一种文化,是需要人们精心培育和建设的文化。中国汉语中的“和”字,是从“稣”简化为“味”,再从“味”转化而来的。它有多重含义:相安,谐调,平息事端。和美,和睦,和衷共济。祥和,和平,和气,和悦。除了有对立统一的“阴阳之和”的意思之外,还有“合适”、"恰当”、“适中”、"无过无不及”的“恰当好处”之意。

“以和为贵”的思想随着中华文明,流淌了几千年。事事以和为贵,会少许多干戈,会少许多烦恼。战国时的蔺相如完壁归赵后又与赵王渑池赴会,因功高,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居功自傲的廉颇怒满胸膛,定要与蔺相如分个弱强。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始终忍让。非是相如无胆量,怕的是手足相残于国有伤。后廉颇终于醒悟,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孟子在《公孙丑下》篇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之,“天时”又次之。三国中的曹操占天时兵多将广,孙权占地利兵气在长江,而刘备占人和,拥有大将关羽、张飞、赵云和智囊诸葛亮。最终与东吴联盟,百万雄师,烟火飞腾,红透长江!

长期以来,“和”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境界。王夫之在《周易外传·说卦》中所说:“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自然界是如此,人类生活、社会生活也不例外。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说的“和”,应该是讲团结、讲谅解、讲安定。生活中需要和睦的人际关系,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人们需要在和颜悦色中交往,在和蔼可亲中相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好与坏,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行为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前不久,单位两位很要好的同事,为了一点不值得的小事而吵得面红耳赤,最终翻脸,将同事关系闹得很僵。实际细想起来有什么过不去的呢?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我们经常彼此之间不经意间的碰撞,碰人者没有道歉之意,而且还会流露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样子。被碰者自然满心不乐意,说几句埋怨的话。这样就引起了双方在大庭广众之下的争吵,破口大骂,更有甚者为此小事而大打出手。

现实生活中如此,虚拟的网络也有这样不和谐的事情发生。在一个文学网站发文章的时候,发现几个网络中的文友因对某件事的不同意见而争执,最后虽不能拳脚相加,却也互不相让,彼此谩骂、诅咒甚至侮辱对方的人格。实际这些与“以和为贵”相悖的不理智的做法,只要当事人都能退一步,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生活中许多事情的争吵,细想起来很没有必要。民间一直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人生本是一台戏,因为有缘才相聚。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大怨,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为什么争吵不休的呢?万事以和为贵,做人应该有一颗仁和之心、谦和之德、温和之气、慈和之容。人与人之间,彼此少一些盛气凌人,多一些态度温和,凡事换位思考,就会少许多不必要的争吵和不开心。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做法,来换取一份好的心情,何乐而不为?

以和为贵。“和”能嫁接无根树;“和”能点燃无油灯;"和”能使人活得舒服;“和”能让世界更臻完美。国家为政之道讲究“政通人和”;家庭这个社会细胞讲究“家和万事兴”;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讲究“以和为贵”;商业或企业的经营者讲究“和

气生财”;网络中的交流讲究“和谐美好”!一个小小的“和”字,和平的“和”,和气的“和”,和睦的“和,”和美的“和”,和谐的“和”……有着与国、与家、与人、与物都有许多教益的大道理。我们经常说的“家和万事兴”、“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都是“和”的另一种解释。

人在社会上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不仅所肩负的事业存在共性,而且也有很多工作则必须依靠合作才能完成。否则,互相拆台,暗中作梗,明处捣乱,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是不大可能的。而让周围的人都能捧场和合作,自然需要气氛上的和谐一致。倘若情感上互不相容,气氛上别扭紧张,就不可能协调一致地工作。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追求和生活方式,依各自的教养、文化水平、生活经历等区别,不可能亦不必要求每个人都处处与他所处的群体合拍。但是,评论者懂得,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谁也不愿意成为群体中的破坏因素,被别人嫌弃而“孤军作战”,这就是共同点。一个有修养的、集体感强的人,能够利用这一共同点,以自己的情绪、语言、得体的行止和善意的态度去感染、吸引或帮助别人,使周围的关系更和气、更融洽。

与人为善,平等尊重,是与人友好相处的基础。应该主动热情地与周围的人接近,表示一种愿意与人交往的愿望。如果没有这种表示,别人可能会以为你希望独立,不敢来打扰。切忌显出孤芳自赏、自诩清高的态度,使人产生你高人一等的感觉。不平等的态度,永远不会赢得人脉和友谊。

言谈举止也是非常重要的。谈话应选择别人感兴趣、听了愉快的话题,使人觉得你是个谈得拢的朋友,只有让人从你的言谈中得到乐趣,别人才会愿意与你交谈。我们反对一味地曲意迎合,但是善意、友好地称赞会使人愉快,刻薄、不善意的取笑会让人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不和你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