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脉的12条白金法则

培养大度的襟怀

字体:16+-

人生像一首诗,有甜美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一支歌,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像五彩绚丽绚丽的舞台,有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沉浮,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大度的襟怀。

你看那大度的人,他总是有着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结实的躯体。他潇洒、豁达、坦**、热情、开朗,他决不会被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他是一条江,一条河,滔滔滚滚,直奔向大海。

在大度的人面前,你不必为说错一句话担惊受怕,也不必为做错一件事而惴惴不安,因为他是个明智的人。他知道:人,包括他自己,是不可能没有错的。大度的人,听到逆耳忠言会报以感谢,听到谗言诽谤只会一笑了之而不发怒。

大度的人更有着惊人的免疫力。尖刻、势利、贪婪、嫉妒几乎与他无缘。他更不会文过饰非,乃至于暗箭伤人。他光明磊落,是个热爱别人也为别人所热爱的人。能战胜千百次失败后的沮丧、百折不挠、重新奋起是大度;不畏讥讽、中伤、打击、陷害,义无返顾是大度;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和调整自我的短处是大度;能够摆脱荣辱祸福的恩怨纠缠、成败得失的是大度。大度是人活着的一种素养,是生存的艺术。通常人们交友,都会寻找那些大度直爽的人。

毛泽东就是一位襟怀大度的伟人,他亲自宴请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称道:1962年新春佳节的一天,开国元首毛泽东私人宴请末代皇帝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孝范四位社会名流乡友作陪。家宴设在颐年堂内。上午8时许,毛泽东待章士钊等人入席后,一本正经、诙谐地说:“今天请你们来,要陪一位客人。”

章士钊环顾四座,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急切地问道:“主席,客人是谁呢?”

毛泽东吸了一口香烟,环顾大家一眼,故意神秘地说:“这个客人嘛,非同一般,你们都认识他,来了就知道了。不过也可以事先透一点风,他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呢!"他的话为家宴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大家更糊涂了,都在想:这人是谁呢?

正在这时,一位高个儿、50多岁的清瘦男人,面带微笑,举止大方,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步入客厅。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客人身上,既不是人们熟知的国家领导人,也不是报刊上常登载照片的著名人士。毛泽东显然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个人,却像老朋友似地迎上去握手,并拉他在自己身边坐下,同时向章士钊等人打招呼,用他那浓重的韶山口音微笑着说:"你们不认识吧,他就是宣统皇帝嘛!我们都曾经是他的臣民,难道不是顶头上司?”章士钊等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正是特赦的要犯,万万没想到这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今天就坐在眼前。

毛泽东在宴席上丝毫不摆主席架子,多次风趣地和溥仪开玩笑,并给他夹湘味的辣椒、苦瓜和豆豉等小菜,气氛十分和谐。中途,毛泽东还关心溥仪的婚姻大事,建议他再婚,成一个家。溥仪最终被改造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表现了伟人的高风亮节和大度襟怀。

襟怀坦白、大度做人不仅在伟人、名人身上体现,普通人也一样,要有一颗与人为善的心,人生的天地才会宽敞、明亮。

记得有一次,新朋旧友相聚,一桌子诱人的美味佳肴,当然免不了要喝上一杯。主人点了一瓶千多元的好酒,让服务员给大家斟上。我这双近视眼这时候偏偏眼尖,竟然发现酒杯里有一根短小的头发,于是悄悄和服务员耳语,让她倒掉。一行的朋友说我耍赖,酒还没喝,就换上茶了。为了洗脱罪名,我连忙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服务员承认确有此事。当下把经理叫来,认定这头发不应该是酒里面的,应该是酒具没有清理干净遗漏下来的。

包房的服务员是个高挑身材容貌俏丽的小女孩,这时候泪光盈盈甚是可怜。同行的六位都动了恻隐之心,决定不追究了,挥手让酒店经理撤离。看到诸位的大度,小女孩特别感动,连身称谢。

按理说这酒完全可以让商家买单赔付损失的,只是大家理解若是追究下去,必定要责怪包房的小服务员,弄不好她这一个月辛辛苦苦等于白干了,薪水要赔偿客人的损失。

其实我们都是远离故乡之人,我们应该同情这些小孩子,他们远离了亲人,来到了繁华的都市打拼,守得住一份劳苦,耐得住一份艰辛,已经很值得敬佩了。有多少正值青春的女孩子受不了这样的甘苦,走上了出卖肉体的道路呢?所以靠劳动力吃饭、赚干净钱的女孩子一向让我们敬佩。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襟怀大度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