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幽一默,人生无难事(中文)

多些幽默助交友

字体:16+-

交朋友需要一种诙谐、超脱的性格,需要多一些幽默感。

人际交往中,有时候允免在人前蒙羞,处境尴尬,用自嘲来对付窘境,不仅能很容易找到台阶,而且多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利于交友。所以自我解嘲,自己把自己胳肢几下,自己先笑起来,是很高明的一种交友手段。

启功的学生柴剑虹讲了一个有关他老师启功先生的故事。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在上世纪70年代末向他求学、求教的人就已经很多了,以致先生住的小巷终日不断脚步声和敲门声,惹得先生自嘲说:“我真成了动物园里供人参观的大熊猫了!”

有一次先生患了重感冒起不了床,又怕有人敲门,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四句:

“熊猫病了,谢绝参观;如敲门窗,罚款一元。”

启功先生这样做,并非不想交朋友,相反,这正好说明老先生具有幽默待友的胸襟。

曾读过一篇“宿舍日记”:寝室。新生初到,争排座次。老七心直口快,与老八争执了半天,见比自己稍小几日的老八终于叨陪末座,便说道:“好啦。你排在最末。是咱们寝室的宝贝疙瘩,你又姓王,以后就叫你‘疙瘩王’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原来老八长了满脸的疙瘩,俗称“青春美丽症”,每每深以为恨,此时焉能不恼?老七见又惹来了风波,心中懊悔不已,表面上却不急不恼,揽镜自顾道:“‘蜷在两腮分,依在耳翼间,迷人全在一点点’。唉,老八,我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老八听了,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老七也长了一脸的雀斑。

在2004年某期《非常6+1》的文化分析,参赛者李静(处于"孕妇"状态)和主持人李咏之间的谈话是这样的:

李咏(一本正经地):“你是几月要生孩子”。

李静:“我是三月”。

李咏(掰了掰手指头):“去年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跟非典作斗争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呀?”

李静不好意思地笑,观众席上传来笑声。

李咏:今儿这观众都是从哪儿来的?怎么这么不怀好意呀?!----非典的时候我也忙活着呢!(众笑)

乔羽是中国著名的词作家,在他和夫人结婚40周年的纪念日,一群朋友前来庆贺。有位年轻人问“乔老爷”:

“一个男人同一个女人在一起,居然能生活40年之久,真是不可思议。”

这一提醒,引得众客人纷纷要求他介绍婚姻成功的经验,并给予评价。乔羽有些不知所措,道:“怎么说呢?”

年轻人嚷道:“介绍经验,实话实说!”

乔羽把玩着酒杯,沉吟了一下,便缓缓地一字一句道来:“如果让我说实话,我只有一个字,叫做——‘忍’!”

夫人余琦不待惊愕的人们回过神,又补充了一句:“我也有四个字的经验,叫做‘一忍再忍’!”

古代有个石学士,一次骑驴不慎摔在地上,一般人一定会不知所措,可这位石学士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的,还不摔成碎片?”

如果我们每人都以这样的心情面对别人,世界就从此不再陌生。

陌生的朋友见面,如果幽默一点,气氛将会变得活跃,交流也会很随和。

漫画家方成到山西汾酒厂参观,厂方负责人迎上去说:“欢迎,欢迎,先生,久闻大名啊!”

方成则笑着说:“我是大闻酒名啊!”

漫画家巧改词语,机智幽默,将拘谨、僵便的气氛一扫而光,可谓客套话中的上品!

与陌生朋友发生冲突也是难免的事,如果你能大度些,诙谐些,矛盾将变成友情。

两辆汽车在窄巷中相遇了。车停了下来,两位司机谁也不准备给对方让道。对峙了一会儿,其中一个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看了起来;另一个见了,探出头来高声喊道:“喂,伙计,看完后借我看看啊!”

幽默的调侃将矛盾的热度降低到零点,双方增加了亲切感。因此一方主动倒车,另一方互相照应配合,消除矛盾困窘。

有了幽默诙谐的性格,我们的朋友就会遍天下,更多的新朋友将变成老朋友。面对老朋友,我们将是没有隔膜,无话不谈了:过去的趣事、将来的打算、工作中的得意、家庭里的烦恼……

从上述事例看得出,交友真需要一种诙谐、超脱的性格。幽默使双方的交流更加随和,将矛盾变成友情,从陌生变为亲近。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一个朋友,多一股力量;多一个朋友,多一份温馨。愿我们生活中多交几个知心的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