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都是讲故事的高手

感恩之心弥足珍贵

字体:16+-

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孩子花样翻新地讲吃、极尽考究地讲穿、理直气壮地讲用、时尚休闲地讲玩。他们习惯于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却不知道感恩,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却不说“谢谢”,习惯于充足的物质享受却不懂得珍惜。他们中多数人记不住父母的生日;对来自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攀比心理强,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不服父母、师长的管教。

孩子为何如此缺乏感恩情怀呢?妈妈不妨给他讲讲下面的故事。

一个猎人上山打猎,看见一只山羊向森林跑去,但是猎人造到那里却看不到山羊的踪迹,只看到一颗臣大的玫瑰树玫瑰树枝叶茂盛,花朵鲜艳,正因为玫瑰树的保护,山羊因此逃过了一劫。

山羊看到猎人走远了才出来,这时,它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把这棵玫瑰树的叶子吃光了。

过了几天,山羊在山脚下吃草时又被猎人发现了,鉴于上次的经验,它又向山上跑去,又躲到了那棵玫瑰树的后面,以为猎人还会像上次那样看不到它。就在它自鸣得意的时候,箭已经刺入了它的心脏。

它到最后也没有搞明白,这次为什么自己会被猎人发现了呢?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告诉孩子,玫瑰树帮助了山羊,山羊不但不感激它,相反还把它的叶子全吃光了,最后,因为没有叶子的保护,山羊也因此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可见,不懂得感恩、过河拆桥的人,最终不但会遭到他人的摒弃,还会害了自己。

对于他人的帮助,不管是大是小,我们都应该表示感谢,都应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一个不会感恩的孩子是冷漠无情的,同样,他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一天,女孩又和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婆婆,她看到女孩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想吃馄饨?”“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说。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女孩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老婆婆说,“您不认识我,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和她吵架,她却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急急忙忙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土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这是因为,我们一直以为爸爸妈妈是不需要回报、不需要感谢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当我们对家长的爱无动于衷的时候,恰是爸爸妈妈最伤心的时候!所以,学会感恩,学会感谢我们的家长,能让操劳了一辈子的他们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其实,感恩也是一种双赢!下面的故事正是如此。

有一年闹饥荒,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一窝蜂似地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离开了。

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边,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也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这些孩子们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了一个比第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送回去,依娃,赶快送回去!”

当依娃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她激动地跑回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就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包括失败,你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精彩,生活其实很快乐。对别人心存感恩,别人也会对你心存感恩。一个不懂得感恩、对生活充满怨恨的人,永远也得不到快乐。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其实是培养孩子一种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健康心态。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快乐和满足,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