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兴演讲,除我们前面谈到的一事一议外,还有三个要求。
1.言简意赅
没有人规定你必须说多长时间,这意味着你应该在能将观点说明白的前提下,要越短越好。古语说:“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语言是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样,即兴演讲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也主要体现于语言的运用上。要言不烦,字字珠玑,能使人不减兴味;而冗词赘语,唠唠叨叨,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如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只有十个句子,他的讲话重点突出,一气呵成。而当时的主持者艾弗莱特则语句唠叨,冗长散杂,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他用两个小时才接触到林肯所阐述的中心思想,而林肯却只用两分钟就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得既明白而又非常深刻,博得了一万五千名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并轰动全国。可见,林肯驾驭语言功力之非凡。
2.生动活泼
即兴演讲的另一要求是生动活泼,机敏过人,以增强临场气氛,服务活动主旨。领导者可用听众比较熟悉的特定地点、特定节目,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纪念意义的实物等来设喻,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增强演讲的通俗性和说服力,使人听起来亲切动情。如著名爱国人士续范亭先生在晋绥边区抗战学院开学向学生演讲时,开场就说:“我作为你们的校长,不似别人要你们服从我个人,不是的!而是要你们服从革命。今天礼堂门口挂着‘熔炉’两个字,很好。现在中国有三个熔炉:一是延安和各个边区,八路军和新四军所在地——这是革命的熔炉;二是大后方的熔炉,有革命的,也有施行顽固教育的;三是汪精卫——日本奴才的熔炉……”他即景生情,随手拈来,把性质不同的三种环境比作影响人、改造人的三种不同“熔炉”,加深了学员对革命熔炉的理解,反映出演讲者的才思敏捷,使听众油然而生敬意。
3.懂得收放
即兴演讲常常是由某种特定的场景、特殊的时代与场景所引起的。时代场景的刺激触发了演讲者的灵感,使之产生了不吐不快的欲望。然而,有些人却不管不顾,只要兴致一来便忘乎所以,一发挥便如黄河决了口,再也收不住。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演讲者如果不会见机行事,随机应变,就算是有口才也只能令人生厌,让听众感觉“腻”。
我们再来看两则精彩的即兴演讲。
1948年,外国著名演员珍惠曼因在《心声泪影》中成功扮演了一个聋哑人而获奥斯卡大奖。她获奖时的致词也只有一句话:“我因一句话没说而得奖,我想我该再一次闭嘴。”
还有一位作家领一个文学奖时,说了这样的获奖感言:“瓜田里有很多瓜,我是一个瓜,并不比别的瓜大、好,只是长在路边上,被人发现了。”
以上两则即兴演讲,谦逊、雅致而又幽默。感言不多,却含义深刻,让人听后难忘。相比某些人来说,有些人的演讲长篇大论、泛泛而谈,效果反而不好。看到这里,也许有读者会提出疑问:怎么这两则演讲没有按照理查德的“四步曲”(详见上节)走呀?是的,即兴演讲的方式很多——这正是即兴演讲的魅力所在;而我们在上一节所谈的“四步曲”,只是即兴演讲中常用的、容易掌握的一种普通方式而已。如果你也能构思出短小精悍又余味深长的超级短演讲词,完全可以不按照那一套来构思与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