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沟通技巧

“可是”的表达意图

字体:16+-

如果留心观察犯错的儿童,你会发现,小孩子犯错误被父母发现之后,无论大人怎么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他通常都是一种反应:瞪着乌溜溜的眼睛向上看,嘴上嘀咕着“可是……”。有这样的反应表示他对父母所说的话根本不感兴趣,也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倾听。这样的孩子基本以自我为中心,无论父母说什么,他都会有几句话辩解。

不只是孩子,成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在恋人、朋友或同事之间,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耐人寻味的“可是……”,比如在你开会讨论问题时候,经常有人会“可是……”个没完,这样你就会感到手足无措。你和大家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可是就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用“可是”强行转换话题,结果讨论又不得不中断。因此,整个会议要是有一个人用两三次“可是……”,这个会议就没办法继续下去。常用“可是”的这个人,他无法安静地听完你的发言,他也参与不到大家积极的讨论中去。对他来说,大家讨论的话题是他无法忍受也不感兴趣的,他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倾听,他的思绪被自己“可是”后面的内容添堵得满满当当的。他喜欢这样以自我为中心,并且表现得很幼稚。

在日常交谈时,除了“可是”,还有很多可以转移到新话题的连接词。如:“要是这么说……”“也就是说……”等,随着信息交换或是意见表达,谈话的内容会开始绕圈子或是转向。有时候话题的转换不是自然发生的行为,而是参与者有心操控的结果。像前面提到的“要是这么说”,明显是通过承接别人的言论,将话题转移到自己的观点上。“也就是说……”则是换一种方式强调之前所说的话。这些连接词使话题的进行不像火车轨横越平原那般平顺了,它能清晰地表露出什么话题是人们感兴趣的,什么话题是他们不感兴趣的。

发现人们用“可是”来改变话题的时候,这其实也是他听不进去、想回避话题的表现。例如,假设妻子问丈夫是否想要小孩,先生回答:“我是喜欢小孩,可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啊。我的工作很忙,事业正处于上升的阶段,领导说年后我就可以升职了。现在要孩子太不是时候了……”随着话题的延伸,他提到了工作、升职,蓄意变更话题,“可是”后面的阐述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不过这个转变很自然,后面的话题都是“可是”之前的延伸,并且与妻子的问题相关。

总之,如果有人在和你谈话的时候频繁用到“可是……”,我们基本可以断定,他根本无视你在说什么,他也没有听进去你说了些什么,他只是想尽快结束谈话或者重新开始一个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