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市场逛一圈,你的耳朵会被“我不骗你,这东西真不错”“骗你我就……”灌满。事实是,你很可能相信了他的鼓吹,买回了一堆“用着可气,丢了可惜”的东西。西方流行这样一句谚语:“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跑出很远了。”要知道,当有些人觉得有利可图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将“诚实”挂在嘴边,当他们不停地念叨“不骗你”时,往往最不可信。
又到了发工资的时间,这次丈夫却只交给妻子一小部分,妻子问丈夫:“这次工资这么少,钱都哪去了?”丈夫眨了眨眼说:“最近公司效益特别不好,每个人都只领到一部分工资。”妻子说:“不可能啊,上午我还碰到你们部门的王经理,没听他说你们公司效益不好啊。”丈夫红着脸,有些着急地说:“你怎么不相信我?我什么时候骗过你?我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妻子没有相信丈夫的话,佯装要给丈夫的领导打电话,丈夫无奈只好承认自己将工资都赌输了。
当一个人心里发虚想让你相信的时候,他会特别强调自己是“诚实”的,越是这样说,越体现了他内心的忐忑不安,底气不足。如果你在他表明自己是“诚实”的时候保持沉默,他会变得更加心虚,以为自己受到了怀疑。为了取信于你,他不停地提到“诚实”,赌咒发誓,就像例子中的丈夫一样,他用了三个疑问句来表明自己是“诚实”的,殊不知,这些越描越黑的话正泄露了他的不可信。对于心怀坦**的人来说,他们做出了解释,心情就是轻松的,他不会再多说什么了。反之,如果总是唠唠叨叨地向你表明自己是诚实的,这样的人往往不可信。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总是把“诚实”挂在嘴边的人,经常说错话。他们的话经常前后矛盾,让你想不怀疑都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在无意识中说出奇怪的话的经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说错、听错或者是写错等“错误行为”,都是将内心真正的愿望表达出来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说错话的一方都会找出自己是“不小心”“不是真心的”等借口,他们会说:“我不骗你,是真的,我那样说是不小心的!”但实际上,那不小心说错的话,才是他真正想说的。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如果你的交谈对象是个常常会说错话的人,我们可以推断他们是习惯性地隐藏“真正自己”的人,也是个表里不一的人。而且,他们心中总很强烈地禁止自己把真心话表露出来。
“这件事绝不能讲出来”“这事绝不能弄错,非小心不可”,当他们越这么想的时候,便越容易将它说出来。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吧!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去压抑它,就越容易流露出来。
总而言之,暗藏在交流对象心中的许多事情,当他们越想要去隐瞒它、掩盖它的时候,就越容易说错话或做错事,无意之间将心虚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