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小鲜”即小鱼。盖烹饪小鱼不能随意折腾翻动,否则就要破碎销形。治理大国和烹小鱼一样,要清静无为,不能政令繁苛。因为一旦人民不堪其扰,国家就要混乱一片了。
就是说,治理国家要实行无为政治,尽量减少政令颁布,但一旦颁布,就要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在组织管理上,与民休息,不要使民众的安乐生活遭受破坏。
对此,老子说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人民所以饥饿,是因为在上位的聚敛太多,弄得他们不能自给;人民所以难治,是因为在上位的多事妄作,政令苛刻,弄得他们无所适从;人民所以轻死,是因为在上位的自奉过奢,弄得他们不堪需索。因此,在上位者糟恬淡无欲,清静无为,要比贵重厚养,以苛政压榨人民,好得多了。
依据这一思想,老子把为政者分为四个等级。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调:‘我自然’。”
最上等的君主治理天下,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民各顺其性,各安其生,所以人民都不知道君主的存在;次一等的君主,以德教化民众,以仁义治理民众,所以人民都亲近他,赞誉他;再次一等的君主,以政教治民,以刑法威民,所以人民都畏惧他;最末一等的君主,以权术愚弄人民,以诡诈欺骗人民,所以人民都不服从他。这末一等君主本身诚信不足,人民当然也不信任他。而最上等的国君却是悠闲无为,不轻易发号施令,然而人民都能够各遂其生,得到最大的益处。
老子在这里提出的这种国君的为政之道,实也是给我们指出了四种管理方法。第一种是无为管理,第二种是仁德管理,第三种是有为的高压管理,第四种则是运用权术的诡诈管理。无为管理是老子所代表的道家的管理思想,仁德管理则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有为的高压管理是西方的所谓对物不对人的“科学”管理,运用权术的诡诈管理则是那些有才无德的小人所最爱使用的管理方式。
应该说,这四种管理方式在现代社会管理中都存在着。在大工业革命的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上述的第三种管理方式,然而这种高压式的管理,由于对员工采取指导、训斥、惩罚等手段,从而使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也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种旧的管理方式正被一种更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所取代,即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新的管理方式所取代,这种管理方式十分接近于儒家的仁德管理的思想,尽管有一定的差别之处。然而,无为管理,尽管在老子那里,被视为一种最上乘的管理方式,却并未能获得现代社会的普遍认可。虽然如此,无为管理的方式,仍在不同场合、不同程度地被现代管理者所采用,这也证明了这种管理方式的生命力。
老子是把无为而治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和管理方式而提出的,也许正因为它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至上完善的理想,所以才不那么容易被普遍认可和采用。然而也正因为它是一种理想,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将给现代管理带来福祉和希望。
无为乃顺应自然之理,因为无为,免除了得失之心和俗世的羁绊,所以也就无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