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攀比风”要不得

字体:16+-

时下,一些父母为孩子经常跟别的孩子攀比伤透了脑筋。一位母亲诉苦说,“孩子上学后,要求总是特别多,同学用什么文具,他就让我给他买什么。开学前刚刚花了300多元买的书包,非说过时了,一定要重新买一个比同桌更好的,不然在同学当中‘很没面子’,结果又花了几百块钱买了一个,我总不能因为书包整天看着他撅着嘴不写作业吧,我不知道明天他还会要什么,真是拿他没办法。”

是的,现在的孩子攀比消费现象很普遍,男孩子看到别的朋友有遥控车、有天线宝宝、有奥特曼,女孩子看到别人有漂亮的娃娃、衣服、小小的发夹,他们都会攀比,别人有自己没有的、自己喜欢的就吵着闹着要父母买,甚至还会要求买比别人更好的东西。父母如果忽略了孩子攀比心理的膨胀,一味宠爱孩子、满足孩子,任其发展,那么,攀比消费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可能会深深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孩子的身心就无健康发展可言。

让我们看故事里一只白蚁的自述:

我是一只白蚁,我的家在一棵杨树里,一直自认为非常舒适。

可是,有一天,一个朋友来看我的时候,无意中说:“你的家有点小,还没有我家的一半大呢。我的家客厅特别大,可以办沙龙呢!”她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家里开始不安起来。再看自己的住处,是有点狭窄了。现在流行大客厅,而我的客厅还是老样子。哎,我要想办法,把屋子扩大一点。

从此,我只要有空就开始扩大屋子,每天扩大一点儿,50天后终于完工了。我好兴奋啊,马上打电话通知我的那位朋友来看我的新环境。

几天后她来了,先对屋子夸奖了一番,然后又加了一句:“但是我的家也扩大了,还是比你的大。现在我的客厅可以开舞会了!”

她走后,我跟丢了魂似的。这次我并没有真的意识到自己的家小,可我难受的是我的家居然还是没有她的大。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屋子比我的屋子大嘛!等着看吧,我一定会让我的屋子超过你的!

从此以后,我又开始了自己繁忙的扩建工程,除了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我的业余时间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扩大屋子!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屋子会超过所有朋友的。

终于有一天,我感觉到了一丝凉意——树被挖透了。听到呼呼的风声,感觉到屋子好像也在颤抖。

忽然,只听“咔嚓”一声,杨树折断了!我的家被吹到了天空中……

这虽只是一个童话,却深刻地反映出了攀比之风带来的严重危害。

要刹住孩子的攀比风,首先要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这点很重要,治病重在冶根本,只有了解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第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父母觉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甚至觉得如果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就对不住孩子。这种长期的宠溺与迁就,会造成孩子性格的娇纵,滋生攀比心理。

第二,孩子具有模仿天性。孩子天真无瑕、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面对社会流行的攀比之风,孩子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的能力,久而久之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第三,孩子的虚荣心作祟。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担心被周围的人排斥,于是想靠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来弥补;有的是性格敏感,太在意自己的形象;有的是因为受到了同学的嘲笑,从而产生不服气的心理等。

不错,攀比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状态,而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家庭生活方式、消费习惯都有密切的联系。面对孩子的攀比现象,作为父母,有责任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陋习。为此,父母应这样做:

第一,反攀比。孩子们在攀比的时候,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应该有。”因此,别人买了新书包,他也应该有;别人买了名牌服装,他也应该有;别人有了新式玩具,他更应该有……这时,无论父母如何解释都不奏效,因为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受情绪控制,缺乏理智,不能理解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付这样的孩子,比较快速生效的办法是实行反攀比。比如:用他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用他进步的一面比别人退步的一面,用他有的东西比别人没有的东西等。

第二,改变攀比兴奋点。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与别人同样的水平甚至超越别人。父母就要抓住孩子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攀比吃穿、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方面进行攀比。比如:当孩子埋怨老师经常表扬某同学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列出这个同学的优点,让孩子暗中努力和同学比一比,看能否超过他。比如孩子和同学比穿着的名牌和价格时,父母可以从穿着整洁美、颜色的搭配美等方面去改变攀比兴奋点。

第三,把攀比变成动力。当孩子攀比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是不可以攀比,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攀比的条件,从而巧妙地将攀比变成动力。如:孩子跟别人攀比四驱车的数量和档次,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积攒零花钱自己购买四驱车,或者进一步引导孩子查找资料、购买四驱车零件进行组装,从而形成节约的意识,养成动手动脑、发明创造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纵向攀比。不妨多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例如,让孩子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一学期比。在特殊的攀比中,孩子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拼音现在都会了,原来不认识的字现在都认识了,原来不懂的道理渐渐地懂了。这些比较都可以让孩子获得进步,其自信心也会增强,并在欣赏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努力去超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