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让孩子体验挣钱的艰辛

字体:16+-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是先人教育儿孙的至理名言。今天,我们仍应不忘古人此言,用以警策自身,教诫后人。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现如今,虽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被父母的溺爱包围着,但父母不想让孩子与社会脱节,就要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挣钱的不易。北宋著名的文学家陆游有句话说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同样,孩子不身临其境,是不可能体会出挣钱滋味的。

韩国曾经热播过一部电视剧《金子般宝贵的孩子》,描述一个家庭里的温馨故事,吸引了许多观众。该剧的名字也是这电视剧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它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挚爱之情。为了自己“金子般宝贵”的孩子,父母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的确,很多人把现在这一代的孩子形容为“富贵的一代”。与物质贫乏的过去相比,孩子的身高、体重都大大超越以前。他们懂的知识多,并且熟知人情世故。每当有什么需求,想向父母索要更多零用钱时立刻变得甜言蜜语、伶牙俐齿。然而,孩子对金钱的理解却非常粗浅,他们只懂得花钱,却从来不懂钱是从何而来,更不想花精力去了解这些。他们认为,只要父母愿意就会把兜里的钱给自己。这一代孩子对钱有如此被动的、消极的理解,就是因为大人从来没有告诉他们钱从何而来,而且在没有教会他们如何赚钱之前,就先让他们学会花钱。

有一位中国人刚到美国的第二天,他到速食店吃简单的午餐,刚点完菜无意中往窗外一看,有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正认真地把地上的垃圾拾到自己的篮子里,后面有他妈妈和哥哥两个人。出于好奇,这个人到外面去问个究竟,孩子的回答意外地干脆简单:“工作。”经过了解才知道,如果孩子把装满垃圾的篮子交给速食店经理,他就能得到一个汉堡。

如果不是自己挣钱,就不能真正体会挣钱有多辛苦。因此,挣钱是从忍耐“一滴汗的艰辛”开始的。让孩子看到自己父母辛苦挣钱的样子,是非常好的理财教育方法,对孩子描述自己的工作情形,或是带孩子参观父母的工作环境,都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在美国,每年4月父母会抽出一天时间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让孩子亲眼目睹父母辛勤劳动的情景,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感激,从而懂得劳动的价值。

这里还有两个故事:

故事一:

52岁的比尔·盖茨从微软退休。在他退休前,一项计划正在轰轰烈烈地实施,那就是捐掉他全部58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在接受英国BBC电视节目Newsnight采访时,比尔·盖茨表示,这是他和妻子共同的决定:“我们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所谓“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就是不给子女留一分钱。而在更久以前,比尔·盖茨公开过的遗嘱还说,除了给自己的3个孩子每人留下1000万美元和价值1亿美元的家族住宅外,其个人财产的98%将捐献给他和妻子名下的基金会。事实上,比尔·盖茨在慈善方面已经做得够多了,他此前的捐款就有数百亿美元之巨,即使只捐98%也无损其个人形象。可是,他还是不给自己的子女留一分钱,他要让孩子白手起家。

故事二:

已过不惑之年的冉敬芳出生在重庆市合川县云门镇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村家庭。10岁那年在与父亲一道要饭过程中,被火车碾断右脚,从此成了残疾人。为谋生计,1984年结婚后的她开始在县城等地经营卤菜和批发牛肉、牛皮生意。如今,她已是一个肉牛养殖基地和猪牛肉食品加工生产厂的老板,拥有资产上千万。转眼看着自己5个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人,为培养他们独立、自食其力的精神,冉敬芳经过和家人商议后,与孩子们签订了一份“不继承协议书”,其内容是:“五个子女,如果谁愿意读书以及深造,父母必须全力支持;如果谁自动放弃读书,就必须投入社会就业,未满16周岁的必须在家参加劳动,家长不做任何经济上的援助……父母的财产以及遗产只能由父母支配,任何子女无权过问以及干涉。”

不管是闻名全球的富翁比尔·盖茨,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企业家冉敬芳,他们都有一个可贵之处,那就是让孩子学会挣钱,体会生活的艰辛,独立生存。这是很多父母都难以做到的,他们心痛孩子比心痛自己还甚,这是很不科学的家教方法。

其实,父母对于孩子挣的钱不在乎有多少,甚至也不在乎亏损,因为亏损是教会孩子市场法则的必要通道。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彻底领会挣钱的意义和技巧,这比让他上多少节关于挣钱艰辛的理论课都来得重要,这才是教孩子体验生活的关键所在。

给孩子灌输投资理财的意识

投资理财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学问。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学会如何理财,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非常现实的选择。一些发达国家普遍注重对下一代的经济教育,甚至在幼儿园里就安排了理财的课程,灌输理财之道,培养儿童的理财能力。

事实上,正如智商、情商一样,财商人人都有,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能帮助孩子养成较高的情商,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就不至于在财务的困境中苦苦挣扎,为金钱问题而担忧了。

以下是洛克菲勒儿时的故事——

洛克菲勒从小就帮助家里干杂活,或帮父亲到农场劳动,以获得零花钱。

洛克菲勒6岁时,看到有一只火鸡在不停地走动,很长时间了也没有人来找,于是他捉住了那只火鸡,把它卖给了附近的农民。洛克菲勒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认为这样亵渎了神灵;洛克菲勒的父亲却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认为洛克菲勒有做商人的独特本领,对他大加赞赏。

有了这次的“经商”经历,洛克菲勒的胆子大了起来。不久他就把从父亲那里赚来的50美元贷给了附近农民,说好利息和归还的日期。到了时间他就准时去讨要,毫不含糊地收回53. 75美元的本息。

华尔街股票大王的幼年经历,同样能给中国的家长们启迪:

被称为股票神童的司徒炎恩14岁便扬名华尔街。他十二三岁就想自己买股票,结果,股票行不允许儿童买卖股票。到14岁那年,司徒炎恩用储蓄下来的100美元买了一家电脑软件公司的股票,股票价格大涨。3个月之后,他把股票卖掉,净赚800美元。1993年在父母的同意下,他向家人、亲戚及要好的朋友借钱,共集资2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15岁的司徒炎恩成为该基金公司的经理。

3年之中,司徒炎恩的基金每年均有3成多增长,1996年达到4成增长。后来,他父亲甚至把自己10多万美元的退休金交他管理,这位年轻的基金经理正管理着20万美元,他打算积极吸纳投资者,5年赚到2000万美元。

从股票神童司徒炎恩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有些孩子有很强的理财能力,甚至高过成年人。这与他们的生长环境与家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儿童时期是人格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价值观正逐渐形成,帮助孩子从小就形成健康的财富观和良好的理财习惯,会让他受益一生。

儿童接受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关键期。比如说语言训练,2~4岁是关键期;数学训练,4~6岁是关键期;对理财能力而言,其培养的关键期是5~14岁。如果教育提前了,孩子的认知能力没有达到,孩子不懂,家长灰心,如果超过14岁再教育孩子,他已经有意无意地通过电视、报纸或购买经历建立起自己的理财习惯,再来改变,就需加倍的努力了。

教孩子学会投资、理财是一门学问。家长应从小处着手,从小培养孩子理财、投资的意识,让孩子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孩子只有从小形成良好的理财、投资意识,才能为将来家庭经济良性循环提供持续的保障,更能让他们今后的人生聚沙成塔。

对孩子进行投资理财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让孩子做有关金钱课程的家庭作业。孩子除了完成学校的家庭作业外,尤为重要的是要做有关金钱课程的家庭作业。孩子们的课外“财商”教育作业可包括玩“现金流”游戏,用道具模拟参与股市交易等。

第二,树立孩子合理合法的挣钱观念。要让孩子知道,得到钱财的途径有多种,但是,作为有道德、有良心的人,应该以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去挣钱,不要靠违法乱纪、损害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去挣钱。

第三,教给孩子基本的经济知识。教给孩子经济知识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现实存在的经济现象,学会科学规划和合理使用自己的有限资源。培养一种理财习惯,这种习惯就是节俭的品质和良好的理财观念。尽早教给孩子这些知识,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加强生活体验。

第四,为孩子开立独立的银行账户。当父母到银行办理开户,或是到银行存钱时,不妨把孩子也带上,让他们慢慢学会开户、存款以及提款的流程,并且和孩子一起了解银行定期寄来的定期定额对账单、投资报表等,这样孩子可以亲身感受“复利”的效果。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银行投资咨询机构,让孩子简单地了解投资与收益的关系,培养孩子的投资理财意识。

第五,了解并掌握至少1000个财经、金融词汇。这对于希望增加自身财商的成年人也很必要。倘若一个人连“资产”“负债”“净利润”等词汇的含义都不甚了解,还谈什么致富以及拥有高财商。

第六,帮助孩子设计规划。孩子幼年时,极易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伤害和打击。所以,始终让孩子拥有自信,保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才华是父母最光荣而伟大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设计使他们一生成功的学习、职业和财务规划。

当然,孩子的投资理财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作为家长,既要注重对孩子理财技能的培养,又要掌握适度原则,千万不要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