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隔代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字体:16+-

生活中,常听父母这样感慨:“工作真忙,哪有时间照看孩子呀!”于是乎,他们干脆把孩子推给了自己的长辈。这样一来,自己倒是省心了,可孩子受到的隔代教育却让人担忧。

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而另一项资料显示:祖辈带孙辈的成功率不足30%,失足少年中有60%以上与隔代教育的失败有关。这说明隔代教育确实存在许多弊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父母自己不带孩子、不亲自教育孩子就是渎职的表现。

隔代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思想观念陈旧。隔代家庭中祖辈家长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核心家庭父辈家长的受教育年限,且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在“人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这个问题上,83%的祖辈家长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他们命中的安排,显然,祖辈家长容易静止地、片面地看待问题。而核心家庭中的父辈家长同意此观点的只有21%,差异非常明显。

调查发现,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祖辈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之前,当时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低,知识面窄,他们中不少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在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之中,他们的观念无意中会传播给孩子,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第二,容易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隔代家庭中的祖辈家长大多数是离退休人员,且年事已高。他们有自己的消遣方式,或做家务,或看书读报,或从事第二职业,或娱乐等。祖辈家长休闲时与孩子在一起玩耍活动的时间少,对孩子的了解不及孩子的父辈。他们不了解孩子年龄、生理特点,不鼓励孩子在户外尽情奔、跑、跳跃、尽情玩耍。调查发现,在“孩子的缺点、错误是您自己发现的吗”的问题上,不能经常发现孩子缺点的祖辈家长有33%,父辈只有3%。显然,隔代家庭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观察不及父辈细心、深入,对孩子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第三,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从诸多儿童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隔代抚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心理老年化。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二是社交恐惧症。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又顾忌孩子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而易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囿于狭小的家庭空间,缺乏应有的社会交往,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热情、宽容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心胸狭窄,不善与人交际,甚或产生社交恐惧症。三是性格怪异化。人老后,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四是心理脆弱化。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缺乏独立思考与活动的机会。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执行力,产生依赖心理,受挫力差。而父母抚养往往可以克服这些不足。

第四,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那么,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也会致使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远。对于孩子而言,由于父母的角色缺位,“爸爸”和“妈妈”在他们心中只是两个空洞的代名词。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抚,无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父母的悉心照料;对于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尽管为了孩子,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很多艰辛。但他们长期在外,根本无法真正地了解孩子想法和需求,而往往简单地以充足的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愧疚。然而,金钱弥补不了感情的缝隙,亲子关系逐渐淡化。

所以,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托付给祖辈家长,是对孩子极不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