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岁的玲玲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她原本是一个十分活泼的孩子,然而,自去年9月份开学以来,玲玲的父母便对孩子的表现忧心忡忡。原来,开学以来玲玲非常害怕到学校上学。每天早上,她都千方百计找借口赖在家里不走,不是说肚子胀、胃痛,就是说头天晚上没有睡好。父母催得急了,她就哭闹,情绪异常对立,还时常跺脚摔东西。可到了双休日不上学时,玲玲的一切不适和异常情绪都会烟消云散。为了能让玲玲上学,焦急的父母先是劝说、安慰甚至陪她去学校,可都没有效果,她的厌学情绪反而越来越严重,最后父母不得不带她到医院求助。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好学,学有所成。但现实是,不少孩子一上课就犯困,一写作业就发愁,一提到学习就头疼,更有甚者到了旷课、逃学的地步。为此,家长们苦恼不已,“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呢?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错?”
是的,当孩子讨厌、逃避学习时,家长该如何应对?抱怨与愤怒都是愚蠢的做法,是毫无意义的。这时,家长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理智和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孩子,要及时分析其中原因并解决孩子所处的困境。
总的来说,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情绪表现形式,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向的倾向,是直接指向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价值因素之一。缺乏学习兴趣,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内在的需要,从而导致厌学。但是,缺乏学习兴趣并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对自身的价值而逐渐形成的。
第二,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正确、内驱力不足、没有目标等是引起厌学的重要因素。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动机,孩子学习没有动力,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孩子认为自己是为父母而学习的,学习就是为了完成父母交给自己的任务。这样一来,学习就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与挫折,就会丧失信心,对学习产生逃避的想法!
第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些孩子的基础差,学习自觉性低,同时又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这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鄙视,家长、老师的责怪与不谅解,如此恶性循环,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苦闷的心理,厌学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第四,挫败感导致厌学。多次的失败使孩子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总是在体验失败,从而使得孩子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感的心理,导致自我效能感低下。这里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主观估计。一旦孩子出现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就会认为“无法控制行为结果”,采取“无所谓”、“破罐破摔”的态度,表现出消极情绪,导致厌学。
第五,没有体验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价值。成就动机是指个人为力求成功地完成某种有价值的活动的内部动力,而成就价值就是在这种动力上建立起来的对于某种活动的成就体验。厌学的孩子对失败感到羞愧的程度偏高,对成功却不怎么感到骄傲,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波折,学习缺乏信心。
第六,因厌其师而倦其道。现实中,有不少学生的总体素质较好,但由于教师的教学不当、态度粗暴、说了过激的话、处理事情不公正等方面的原因,引起孩子反感,使孩子因反感老师而讨厌上这位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这种厌学往往具有学科特点,不具有整体性。但时间久了,同样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值得家长们注意!
第七,家长要求不当。家长要求太严、太高或太松,都可能导致厌学。而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是太高,太严格。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许多家长拼命给孩子施加压力。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精神压力造成孩子不能承受之重,使其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第八,人际交往问题。有些孩子由于性格的原因,在人际交往方面较差,不能正常地与同学进行交往。经常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又不能很好地处理,最后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交往。缺乏同龄伙伴的关心让孩子感到在.学校没意思,因此产生了厌学心理。再者,有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因受到大同学的威胁而又不知该如何处理,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此外,结交不良朋友也是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之一。
第九,外界的**。交友不当、黄色**、不良迷恋等也是构成孩子厌学的主要因素。需要引起广大家长的足够重视,要及时消除隐患,正确引导,以防止孩子走向萎靡。
以上种种因素都是导致孩子厌学的根源,严重干扰着孩子对知识的学习和对人生的追求,阻碍和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待孩子的厌学情绪,放任自流和粗暴对待都是极不理智的,甚至还可能会激化这种情绪。建议家长们要以关心、信任和尊重代替冷漠、压制和强迫,在积极引导中让孩子摆脱厌学情绪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