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贵在信任。在家庭里,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同样需要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信任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
家庭教育是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生活中,通过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来进行的。家长与孩子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孩子对家长有特殊的信任,他们往往把家长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蒙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能得到家长的信任,像朋友一样和家长平等的交流。他们认为,只有家长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家长的信任意味着压力、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从教育效果看,信任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信任可使孩子感到他们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家长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服从,心里话乐于向家长倾吐。这既增进了家长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又使家长教育起孩子更能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
其实,对一个孩子的信任,就像相信一粒种子一样,只要给它水分,一定会长成一棵大树,一定会开出花朵,结出果子。要知道,相信是一种生命状态,是大自然。我们只要相信孩子是一颗种子,相信孩子一定会按照一定的自然机制去发展,就不会把自己的焦虑传导给孩子,就会让孩子去发展自己。如果我们不相信孩子会长成一个成人,我们就会用我们能想到的所有的方法去扭曲孩子,最终破坏他们的自然发展机制,使他们受到身心的伤害,为他们的一生带来痛苦。
是呀,若家长对孩子持不信任或不够信任的态度,就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因此而受到伤害,他们对家长的信赖也势必减弱。这样,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会相应减弱。
所以,家长应该信任孩子,做他们的朋友,从而更有利地教育好孩子。
以下是专家给家长们出的十个有关信任方面的问题:
1.你没有让孩子独自一人在家里待过一天以上的时间?
2.孩子是否经常抱怨你很哕嗦?
3.你偷看过孩子的日记吗?
4.你是否经常叮嘱孩子多穿衣服,小心着凉?
5.你是否总是担心孩子没吃饱或营养不足?
6.你是否经常要督促孩子做功课?
7.你若不催孩子起床,孩子上学会迟到吗?
8.你是否会让孩子独自一人上街购物?
9.你是否每天要催促孩子早点睡觉?
10.你会经常找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吗?
作为家长,如果你回答“否”越多,证明你越信任孩子,这是非常好的结果,但是,如果你的答案“是”比较多,那就该觉醒了,这预示着你与孩子之间缺乏信任,需要修补。
在教育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后来被称为“暗含期待效应”。其原理就是信任,这种效应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从对孩子的信任出发,培养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别人的信任中不断地进步。
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做孩子的朋友,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和认可的快乐。他们会在家长充满信任和友谊的目光与言语中,自己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
当然了,家长不能只是在嘴上对孩子表现出信任,还要表现在行动上,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的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因为任何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有些孩子成绩上不去,屡遭挫折,心里很压抑,心情十分烦躁,他们多么希望家长说几句鼓励的话,以减轻心里的负担。如果家长不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偏要在孩子身边一遍遍唠叨此事,即使家长的用意是好的,但招来的却是孩子对家长的反感,而且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进取的勇气,甚至厌学。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即便孩子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充满自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把困难转化为促进自己努力进取的动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环境,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能力。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做到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呢?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位哲人说:“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因此,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引导孩子尊重别人但不迷信别人,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成功与失败。正确看待自己的进步,要有成功的自信心。
第二,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当孩子有了错误时,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指出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特别是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有缺点、错误的可能性更大。做家长的要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错误。
第三,要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切忌热心包办或冷淡蔑视。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家长应支持他们去做。孩子缺乏经验和技术,有时失败了,或者有什么失误,这是正常现象。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家长应多进行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
第四,对孩子宽严相济。要做孩子的朋友,既对孩子严格要求,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随时给孩子引导和指引;又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尊重孩子的一切;还要给孩子确实到位的帮助,让孩子心里踏实,心理安全,健康长大。
总之,家长应该同孩子们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因为孩子们不仅需要在生活上能抚养自己的家长,也需要年龄大、阅历广,愿意倾听,能够给予自己忠告和帮助的“忘年交”。
如果家长还没有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双方不妨现在就坐到一起,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把彼此的想法告诉对方,这样才会更好地消除隔阂,化解代沟。其实家长慢慢地就能体会到,同孩子做朋友是一件非常有趣,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