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资本。放眼政坛或商界的风云人物,无人不是能言善辩的高手。我们无法想象:奥巴马没有良好口才能战胜麦凯恩登上总统的宝座,马云、俞敏洪没有良好口才能说服投资人掏腰包、鼓动员工跟随自己。
良好的口才,给人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沟通的顺畅,还能给人带来自信与融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在众人面前,若能够清晰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意念,这个人的自信心必定会大增,性格也会越来越温煦与美好。而人际关系和口才更是有直接的关系,“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毫无疑问,孩提时的口才与长大后的口才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口才,等于为他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善于言谈,口才突出的孩子能在人群里做到谈笑自如,幽默得体,赢得他人的喜欢。通过口才,这些孩子能迅速走进他人的心灵,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友谊与喝彩。一个口才突出的孩子,长大以后,更容易从人群里脱颖而出,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成功的机遇。
神童甘罗不仅才思敏捷、聪慧过人,而且能言善辩,12岁就已经凭着卓越的口才被秦王破例拜为上卿(战国时诸侯国最高的官职,相当于丞相)。
据说,这甘罗在祖父甘茂的教导下,自幼就智力超人,成了秦相吕不韦的宾客了。
有一次,吕不韦请张唐赴燕国为相,联合燕国夹击赵国,张唐因故称病不肯出行,使得吕不韦很不高兴。甘罗闻讯找到吕不韦,自告奋勇前去劝说张唐。吕不韦见他小小年纪很不以为然。甘罗却说:“项橐七岁能当孔子的老师,我现在都12岁了,不妨让我试试!”吕不韦最后还是同意甘罗前去劝说张唐。甘罗让张唐与白起比战功,再让张唐比较范雎与吕不韦的权势,最后以白起不敢出征攻赵被范雎逐出成阳死于杜邮的故事,威胁张唐,便之如梦初醒,立即整装出发。
后来,甘罗先行_步到达赵国,凭着出色的计谋与口才,说服了赵国的国王让出了五座城池给秦国。秦王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五座城池,自然大喜过望,他赞赏道:“你的智慧真是超出了你的年纪啊!”于是就封他为上卿。
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必然能够更加明白口才的重要性。人生而活在这个世界上,与他人有利益上的竞争与冲突是难免的。想要解决冲突和矛盾,单靠暴力手段,轻率、鲁莽地行事是行不通的,而应该依靠智慧的头脑、优秀的口才作为“战斗”的利器,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家长,你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边,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唯一能做的,便是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小努力培养孩子的口才,便是让孩子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有效方法和直接途径。
那么,家长应如何训练孩子的交际口才呢?专家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口才训练:
1.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般而言,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专家认为,懂得教育方法的父母(或老师)总是会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这样,孩子才会乐于与你交往,并接受你的语言训练。
儿童学说话是从听他人说话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说,要随时为他提供听他人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时说着你正在做的事,如你在洗衣服,可对孩子说:“妈妈给爸爸洗衣服。”你在看书,可以说:“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了也要看书。”此外,还可以说孩子正在做的事。如孩子在吃苹果,你说:“宝宝在吃苹果,好吃吗?”孩子在玩玩具,你可以说:“宝宝在玩积木,真乖!”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可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
在训练幼儿听话能力的时候,父母可适时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对孩子说话,这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对幼儿初期的语言发展很有好处。
要注意的是,父母说话时务必做到发音准确、清楚。因为孩子从小养成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以后是很难改正的,要让他们从小就规范化地使用语言,为将来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事实证明,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语言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要创设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才有“素材”可说。如三岁左右的小朋友常常分不清鞋子的左右。家长若只是单纯地说教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说得再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你可以编一个趣味十足的小故事:“宝宝你看,你的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它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啊,它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随后,你可以帮孩子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再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它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它们穿对了。”
你甚至还可以配上一幅人物化了的两只生气鞋子的卡通漫画和一幅正在微笑的两只鞋子的卡通漫画,让孩子边看边说。这样,孩子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语言去和别人交流。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成人应该采取相应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否则会使孩子的语言水平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阶段。
2.为孩子制订一个口才发展计划
孩子好口才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阶段性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作为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孩子口才发展的尺度。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意见。
当然,家长制订计划还需要考虑方法的趣味性以及时间的合理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带着愉快的心情进步。此外,儿童语言的发展计划不要过于认真并严格遵循,这将让孩子觉得口才训练乏味、无聊,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在制订计划之前,家长应该先了解孩子的语言水平、爱好兴趣,实施一段后,然后根据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重,表达关心,能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自己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会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可以说,善于倾听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善于表达思想的孩子。
4.让孩子昕故事并学会讲故事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因为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典型的艺术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为孩子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故事神奇的情节,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通过聆听一个个生动有趣、富有悬念的故事,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词汇量增加了,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孩子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也扩大了,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所以,听故事是孩子拓宽视野、丰富情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经常听故事的孩子会变得更加爱思考、爱提问、爱表达。
此外,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在听的基础上学会讲故事。让孩子自己讲故事,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的过程中,孩子享受到了“讲”的乐趣与“讲”的成就感,这将为孩子口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鼓励孩子多与同伴进行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从小伙伴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智能,学会与人沟通,协调与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小伙伴就是孩子的小老师,小伙伴的聪明、勇敢,会启发、激励孩子;孩子从小伙伴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当然,孩子的小伙伴在孩子的言语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看过的图书、新奇的发现,以及孩子特有的语言等,孩子只有能和小伙伴们顺畅的交流,才能融入其中。所以,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使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其健康成长也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流。
6.为孩子创造展示口才的机会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孩子在家人面前总喜欢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可是一到了亲戚、朋友家里,就十分扭捏,有时候甚至连基本的礼貌都忘了。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好口才始于交流,没有一定的展示口才的空间和机会,孩子何来好口才呢?所以,家长应该主动为孩子创造交流的条件,给孩子展示口才的空间与机会,这样,孩子在实践中积累了足够多的口才经验,面对他人的时候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综上所述,孩子的交际口才是训练出来的,一个拥有好口才的孩子,才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