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可能都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平常的生活中,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更容易融入周围的环境,为周围人群所接受。同时,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较容易从各种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不会长久地沉溺于各种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将来也就能拥有更加快乐的人生。据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有30%是与生俱来的,其余的70%则须靠后天培养。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家长还可以经常与孩子一起玩幽默游戏。
这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最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创造精神的活动。幼儿对游戏充满着本能的兴趣。下面这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1.游戏一:做鬼脸(适合零岁以上的新生儿)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孩子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孩子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孩子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游戏小贴士: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点在于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2.游戏二:胳痒痒(适合一岁以上的婴儿)
让孩子开心地笑是培养幽默感的第一步。孩子天性好动,一些花样翻新的动作会带给他更多新鲜感,提高他参与的积极性,让他在活动中笑声不断。
游戏方法:
(1)将孩子抱在怀里,胳他痒痒,让他在父母的怀里嬉笑着挣扎躲闪。然后停一会儿,当他期待父母再次胳痒痒时,继续游戏。
(2)和孩子面对面坐在**,以孩子伸直胳膊,其手指尖恰好碰到你为宜。父母身体前倾胳孩子痒痒,直到孩子仰身倒在**,然后父母坐直,等待孩子来胳痒痒。如此反复。也可以不设规则,大家瞅准机会出击,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
(3)和孩子面对面站着,伸出胳膊胳他痒痒,追着他跑。反过来,当孩子追着父母跑时,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父母可以假装跑不过,让他胳痒痒,然后缩成一团,不停地挣扎,用显得一败涂地的样子来逗他开心。
(4)父母装出一副吓人的模样,张牙舞爪地假装要胳他痒痒,但并不真的胳他痒痒。让他体验到不同的幽默方式。
游戏小贴士:和孩子玩这个游戏时,除了实实在在胳他痒痒之外,更多地要通过各种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让他在父母这样的反应中学会表达自己的幽默感。此外,和孩子嬉闹时要有张有弛,免得孩子过于兴奋而被呛到或者磕碰到。
3.游戏三:装傻(适合2岁以上的幼儿)
一些超乎寻常的行为与语言里面常常包含了更多的幽默元素。故意出错,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是与平时表现截然不同的行为都是训练孩子幽默感的好素材。
游戏方法:
(l)和孩子一起发出一些傻乎乎的声音,比如“哇啦啦啦”、“嗯……”、“蒙……”,然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2)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动作,比如假装搞错了,把袜子当手套戴在手上,在孩子面前走来走去,然后恍然大悟似的发现自己的错误,装出一脸羞愧难当的模样。
(3)故意说错话,比如把“妈妈”说成“爸爸”,“爸爸”说成“宝宝”,“电冰箱”说成“电视机”等,说的人一本正经,旁边别的大人则哈哈大笑。听到别人笑,说的人则故意装出一副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哈哈大笑的样子,傻傻地追问:“你们笑什么?快告诉我,你们笑什么?”
(4)故意做错事或者说错话,然后自己恍然大悟地说:“哦,我说错了。”“呀,我又做错了。”假装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且一副十分懊悔犯了错误的样子,但是就是不改正,偏偏总在犯同样的错误。
游戏小贴士:设计这种游戏时,最好能有些喜剧性的冲突效果,以增强游戏的幽默成分。在和孩子游戏时,父母要全副身心地投入,不能以敷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和孩子玩些语言游戏,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与此同时,也应鼓励孩子学习猜谜,甚至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