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

字体:16+-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的心理品质问题,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以及对自我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能经得住挫折的打击,并能沿着挫折的方向找到自己成功的目标。而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就无法承受,以致偏离正常的轨道。下面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林娜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人漂亮、聪明,在小学时年年是“班长”、“三好学生”,再加上父亲是所在学校的校长,母亲是教导主任,所以,她比一般的“三好生”更多了一份优越感。同学们羡慕、老师们关心、父母视若掌上明珠般的百般溺爱,使林娜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个性。

进入重点中学后,林娜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往日的光环也不再围绕在她的头上。在中学里,她先后经历了几次挫折,先是班长没选上,紧接着“三好生”也挨不了边……这些变化让从小备受呵护与赞美的林娜有些承受不住了!

慢慢地,林娜再也无法集中精力专心上课了,她变得萎靡不振。她的父母在百般无奈之下,只好让她休学在家。

其实,每一位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都会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良好、安宁的生活环境,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不管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总是给孩子最好的,宁可委屈了自己,也决不委屈孩子。林娜的爸爸妈妈也是如此,他们不仅在生活上把林娜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学校里也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地位助长女儿高人一等的思想。一帆风顺的小学生活使林娜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脆弱不堪,以至于经不起一点点的打击。

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要想孩子坚强地走好成长的每一步,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与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明智的家长应该从小关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孩子平和的心态,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正确的做法是:

1.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从现实出发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现实,全方位地经受各种情感体验,无论是快乐、自信、希望还是痛苦、失望、拒绝,都是孩子真实地去体验,开放地去经历。像林娜,如果她父母从小就注意从现实出发,让她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多经受几次失望、痛苦,孩子在新环境中遇到困难时,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改进方法,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她也不至于休学。

2.让孩子走出房门,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放松自己

整天憋在屋里的孩子,心里也不会洒满阳光。专家表示,当孩子压力大时,改变环境可以帮孩子转换心态。比如在节假日里,举家游览祖国名山大川,或到郊区去游玩,把各种压力抛在一边,给心情放个假。这样既可以开拓孩子眼界,学到书本外的知识,也可以借机亲近大自然,让父母和孩子负重的心轻松起来,把压力都统统释放。

3.父母要经常关心、鼓励孩子

父母每天要抽出一些时间,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谈谈学习、生活情况,鼓励孩子不加掩饰地谈自己遇到的困难、遭受的挫折;同时,父母也应该谈谈自己平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对待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千万不能大声呵斥或粗暴责问,而应施以更多的关爱,如给孩子安慰,使她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或与孩子坐在一起,若无其事地跟她谈心,让孩子主动诉说自己的不幸与委屈,只要父母能认真地听其倾诉,父母充满爱的信任和鼓励,就一定会鼓起孩子的勇气,激发他的自尊和自信,使其尽快摆脱不愉快的情绪,高兴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4.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

作为家长,应尽量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5.尽量少奉承孩子

许多孩子是在充满奉承的环境中长大的,即使孩子做了一些他应该做的事,周围的人总是赞不绝口;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怕“刺激”孩子,千方百计地帮孩子找借口。这往往使孩子任性、虚荣、心理承受能力差。其实,家长应实事求是地要求孩子,让孩子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从小就正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勇于面对不如意,勇于承担责任。

6.听音乐减压

当孩子有压力时,家长可找一些舒缓的优美音乐和孩子一起听。科学证明,音乐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听音乐已经被心理学家们确定为心理疗养的一种方法。好的音乐可以让人置身其中,随着音调起伏,感受到乐曲中的真味,忘记自己的存在,在美妙的音乐中开始另一种想象的旅行,这和外出旅游有异曲同工之妙。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别样的亲情。

7.及时地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自己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排解和疏导。常用方法是:

(1)跟孩子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

(2)给孩子做出某些承诺,消除顾虑。

(3)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4)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

(5)善意地关心孩子的事,不论与心理压力的成因有无直接关系,都会使孩子获得信任感。

(6)让孩子从事一些文体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8.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操练”

心理和生理一样,必须通过一定的锻炼活动,以促进其健康。为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心理操练”。比如,可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开展“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使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时,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可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得之不善,失之不忧”,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这样才能够经得起未来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