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不良现象:一种是自我中心现象比较突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固执己见,听不得不同意见;另一种是凡事没有主见,喜欢人云亦云,表现在人际交往中,一味无原则地迎合和迁就别人。很显然,这两种类型的孩子,就其心境而言,都是很不平静的。前者从表面上看很有个性和自主性,事实上,这样的“自主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被他人所接受的;后者表面上看很合群,事实上,这样的“合群”是以“牺牲自己”的自主性为代价的,而且,这种所谓“合群”的孩子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常常成为受人欺负的对象。因此,这两种类型的孩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对此一定不能熟视无睹。
要想孩子让自己既不固执己见,又不至于没有主见,家长应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之外,也应该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了解自己越多,越知道自己的不足,越要求自己严格,因而对周围,对别人也越客观,人际关系也越会协调。
现实生活中,那些富有影响力的人。通常是那些既能为人着想,又不失有自己主见的人。没有主见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却无一益。
那些没有主见的孩子,在心理上是自卑的,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评价,进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所以总一味责备自己,讨好别人。
没有主见的孩子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对某些事情难以下决定。总喜欢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容易受他人影响。
没有主见的孩子遇事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他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要经过反复比较,反复动摇。结果错过了成功的时机,最后一无所获。
没有主见的孩子口头禅是“我再想想”“我先问问我妈妈”“我不知道对不对”。也因为如此,很多人不喜欢与没有主见的人交往。
小贴士
如何了解你的孩子是否有主见
(1)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是不是总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呢?
(2)在与孩子交流意见时,孩子能否主动谈自己的看法?
(3)从孩子的老师那里了解情况。当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总喜欢反复动摇,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呢?
如果孩子有如上的情况,家长需要及时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拿主意的,过于依赖别人,过于听从他人的意见是不利于自己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