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回话的艺术

会回话才能办好事

字体:16+-

生活中,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安抚宠物时最正确的方法就是顺着毛轻轻抚摩,每当主人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宠物就会发出满足的叫声,越发地黏着你。人也是这样,喜欢听顺耳的话。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你的想法和对方的想法背道而驰,你希望能够说服对方,但对方又很倔强,这时候你回答的话就要讲究方法了。你绝对不能说出你的真实目的,对方如果发脾气了,你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你必须隐藏你的真实目的,用话语感染对方,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放弃自己的见解,接受你的意见。

齐国国君下令修筑新城的城墙,规定期限是15天完工。大臣弘毅负责主管此事。有一个县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拖延了两天,弘毅就逮捕了这个县的主管,将其关了起来。这位主管的儿子设法解救父亲,就找到管理疆界的官员子高,让子高去替父亲求情。子高答应了这件事。

一天,子高在路上碰见了弘毅,他并没有直接提及为那位主管求情的事,而是和弘毅一同登上城墙,故意左右张望,然后说:“这墙修得太漂亮了,真算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工程这样大,并且整个工程结束后又未曾处罚过一个人,这确实让人敬佩不已啊。不过,我听说大人将一个县里主管工程的官员叫来审查,我看大可不必,整个工程修建得这样好,出现一点小小的纰漏是不足为奇的,又何必为这点小事影响您的功劳呢?”

弘毅听了子高这一番肯定他工作的话语,心中甚是高兴,又觉得子高的见解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便把那个官员给放了。

这个故事中的官员之所以能够获免,都是因为子高一番高明的话语。子高先给予对方真诚的赞扬,然后就事论事,深得要领,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其实,一般人都存在着顺承心理和斥异心理,对那些符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容易接受,而对那些违逆自己心意的事就不容易接受。因此,在交谈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这个问题。

1949年,陈毅担任了上海市的市长。由于受到长期战争的摧残,再加上西方社会的制裁和封锁,当时的上海面临着严重的困难:青霉素等以前依靠进口的医药用品出现了严重短缺。面对这一情况,陈毅想请当时上海一位很有名望的化学家齐仰之先生“出山”,凭借自身的力量制造青霉素。但这位齐老先生是一位典型的理工科学者,长期远离政治,痛恨官场的腐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政府多次请他“出山”都被他婉言谢绝。陈毅先后派了几位同志去请他,结果都大败而归。为此,陈毅决定亲自上门拜访,以求对方答应。

来到齐仰之先生的住处之后,陈毅并没有谈及青霉素,也没有提请他“出山”的事,而是饶有兴趣地和这位化学家谈起了化学和化工。说到自己的老本行,齐仰之一下就来了兴趣。他心中暗想,没想到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不仅能打仗,还懂化学。就这样,双方迅速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点,相谈甚欢。在愉快的交谈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个小时以后,陈毅的心里已经知道了该如何去说才能赢得齐老先生的同意,只见他站起来对齐仰之先生说:“齐老先生,今天打搅您不少时间,改天我再登门拜访。下一次,我还要和您谈化学,而且要谈一下您不熟悉的化学。”齐仰之想:我研究了一辈子化学,什么化学我不知道,还有我不熟悉的?于是,无论如何都不放陈毅走,他说:“别下次了,咱们现在就开始谈,谈到天亮都行!”陈毅接着说:“您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化学,我要谈的是我们共产党的化学,叫作社会变化之学。”

抓住了这一时机,陈毅痛批国民党的弊病,陈述共产党的主张,比较新旧社会的变化,畅谈建设新上海的构想。就这样,双方越谈越亲,越谈越近。最后,陈毅再和盘托出此行的目的,说:“您以前不愿意出来做事,那是在腐败的旧社会。今天,我们请您出来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请您看在老百姓的分上,帮帮我们吧!”这番真心实意的话终于打动了齐仰之,他爽快地答应帮助政府生产青霉素,使得这一阻碍得到了及时消除。

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陈毅在交谈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回话技巧和卓越的回话能力,对我们在回答别人的问话时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