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青年枕边书

认清自己,不可事事皆办

字体:16+-

人在办一件事之前,都要先了解自己。一个人要想清楚地了解自己其实比较困难,因为不仅需要发现自己的能力,也应该发现自身的不能。只有准确地认清自身的局限,才能对自身的能力做到有“自知之明”,从而采取正确的行动方针。

在这个世界上,即便有很高的办事能力,我们也不可能做到事事能办,事事可办。生活当中,有两种人办事经常失败,一种是因为办事能力低而失败的人;另一种是对自身办事能力估计过高而失败的人。如何使自己在办事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认清自己的办事能力有多大,无疑是考验一个人办事能力的基本素质之一。

年轻人在准备办一件事时,必须对自己的办事能力做出必要的估量;如不能量力而行,其办事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1.凭自身能力办事

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身份各有不同,其办事能力也是不相同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请亲戚办事,辈分高的人出面一般来说比辈分低的容易一些;在社会上办事,求有社会地位的人出面帮忙,就比地位不高的人出面顺畅。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差异,就在于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与地位的不同而造成能力的不同。如常言所说,人微言轻,权高位重,就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帮人办事,我们都必须认清自己的实力,看清楚凭自己的能量,能办多大的事,能跟什么样的人办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才合适。心里有了谱,办事才会更有针对性、分寸感,自然地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障碍,就更容易达到目的。

2.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

所谓“期望值”,是指人们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情达到成功的一种比值。

年轻人在办事时,都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获得成功,但客观现实又往往不遂人愿。有的事成功了,有的事没有成功,有的事在一定意义上或部分地成功了,有的事却完全办糟了。

事情成功了令人兴奋,事情没有成功或办糟了叫人懊恼、悲伤。尤其是求人办事前寄予的成功“期望值”越大,一旦事情没有成功或办糟之后,其失落感就越强,心理上越得不到平衡,由此内心的痛苦就越强烈。这种状态势必影响工作,妨碍身心健康。

因此,人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即把“期望值”调节在最恰当的位置。若能如此,就可以免受其难了,这就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定位。

比如,某青年找工作,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应聘某公司秘书一职呢,还是应聘某厂招收的技工呢?学历不高的他选择了前者,结果失败了,又错过了某厂招工的机会,使得他一段时间内萎靡不振。

显然,这位青年就是没能正确评价自己,对应聘秘书一职寄予的“期望”太大,也太存侥幸之心,因而做了错误的选择。他没能正确地分析自己:学历较低,写作和口头表达水平都很一般,缺乏做秘书的基本能力。

3.考虑自己的性格

性格是指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比如,有的人小心谨慎,有的人敢拼敢闯。小心谨慎与敢拼敢闯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人们根据他们这些外显出来的习惯化了的特征,很容易地区别出这两种人的性格差别。

有人认为,性格可以随人生经历而改变,是可以在后天环境中磨炼出来的。但要看到,性格在定型之后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一夜之间判若两人的情况毕竟少见。性格成型稳定后,既不容易改变,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极大的支配作用。逆来顺受惯了的人,如果不经历大的波折,大的痛苦,是很难迅速转变成为一个坚决果断、敢作敢当的人的。即使由于这样那样的历史机缘,这种人坐上了单位的第一把交椅,多年来的逆来顺受也会影响他的领导风格,因为他习惯了受人支配(或自己动手)的行为方式。像金庸笔下的张无忌(《倚天屠龙记》的主人公),身上就带有这种特征。他的武功智慧是超一流的,但却没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学成盖世神功也纯属巧合,当上了明教教主更是因为形势所迫,到头来,他终于携了双美佳人归隐山林快活去了。

明白了这一点,就要依据自己的性格去办自己能办的事,回避不适应自己性格的事,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办事的成功率。

4.掂量自己的人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下面这样的对话:

王五:大李这人挺不错,你看他每天满面春风的,好像从来没什么烦心事,而且他办事人家都愿意帮忙,大家都喜欢他。

赵六:这有什么奇怪的,人家人缘好嘛!

的确,你的“人缘”在生活或工作中,有时比你的真才实学还要重要!君不见,金庸笔下的韦小宝胸无点墨,却在黑白两道左右逢源,备受重用,原因就在于他招人喜欢,“人缘”好!

现代社会是一个交际的社会。交际活动中,人缘的好与坏对办事能力的影响很重要。人缘好的人,在社会上的境况就好,社会评价也高,因而找人办事也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帮助。所以,一个人人缘的好与坏,直接反映着这个人在社会上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我们在办事过程中,自己的人缘因素一定要考虑。

我们办事之前,一定要考虑自己的人缘因素,要依人缘来决定怎样办事。